前几年兴奋进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盟圈占的投资者们,现在已经骑虎难下。锡盟和呼盟地下埋有数千亿吨的褐煤资源,但就地发电利用消纳不了,电网外送通道又不通畅,如果地面外送,褐煤热值低,水分大,易燃,运送既不安全,也不经济——褐煤水分可以占到重量的近一半。
由是,几十个褐煤提质项目建立起来,就依傍在那些已经停止生产的矿井旁边。由于在国际上褐煤提质也没有大规模实践,这些项目选用的技术路线也各不相同,十几种技术路线同时在草原上各自发展。
但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一些技术路线的利弊已经显露无疑。褐煤中低温干馏已经逐渐成为共识,所差仅为具体工艺的优劣比拼。
“在这个圈子里,大家各自技术封锁,所有的人都称自己的技术最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会长张绍强说。因为职务之便,他考察过多个褐煤提质项目。
在张绍强看来,一个好的干馏褐煤工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大规模推广的前景;二要褐煤干馏产物必须全方位高效利用。
近些年来,一些后起之秀开发的褐煤干馏工艺已经展现出满足上述条件的潜力,随着工艺的进一步成熟,褐煤提质产业化日期也愈发逼近。“如果一切顺利,一两年之内,褐煤提质就可以产业化推广”张绍强说。
无处可去的褐煤
褐煤开发利用始于数年前的煤炭供应紧张期,许多企业尤其是发电集团赴内蒙、新疆等地圈占资源,其中就包括内蒙古锡盟和呼盟。
锡盟和呼盟的煤炭资源以褐煤为主,占我国褐煤资源3000亿吨储量70%以上。伴随着为期数年的煤炭开发,褐煤资源已形成大规模产能,两盟总产能已经超过3亿吨每年。
褐煤就地发电是最佳利用途径,无需运输。但内蒙本身多煤多风,装机规模长期居中国第一,弃风窝电现象十分普遍,无法给褐煤发电让出空间。
如此,褐煤只能通过地面运输送往其他省份电厂。但褐煤是一种低热值煤,一般在2300-2500大卡,含水量高,一般含水32%-45%之间,挥发分高。如果采用铁路或汽车运输,仅水分重量就使同等热量煤炭运费增加一倍。而且当前煤市寒冬,煤炭产能供大于求,将褐煤从内蒙运至中东部电厂,更加没有经济可行性。
“当初大家抢着去圈煤,总想着先把资源抓在手里,对褐煤的特性也不太了解”,张绍强介绍说。
事实上,当初兴致高昂前往两盟圈煤的企业,现在已经是进退维谷。把褐煤开采出来,煤炭卖不掉,发电送不出,运输不划算;不开采,矿井已经建好,设备折旧、人员维持,以及必须的煤矿抽水,也需要资金投入。
张绍强早前曾沿着两盟走了一圈,据其介绍,多数投资方选择了后者,矿井停在那里,仅仅是维持,并不生产。
告别物理脱水法
由此,褐煤提质被提上日程。据相关人士介绍,其一是因为内蒙当地政府要求50%资源就地转化;二是通过提质,可以降低水含量,使得输往省外成为可能。
据煤科总院煤化工分院副院长陈亚飞介绍,目前褐煤提质项目有数十个,对外号称年转化规模从20万吨、50万吨甚至百万吨不等。
这些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浅度脱水、深度脱水和褐煤化工三条路线。每条路线下又有若干类技术,每个技术下工艺又分很多种。
浅度脱水与深度脱水的区别在于,浅度脱水一般脱水15-20%,不破坏煤炭孔隙结构,而深度脱水则脱掉绝大多数水分,并打破煤炭孔隙结构,形成煤末,所以又需加上成型工艺。
目前深度脱水路线的项目代表,是神华宝日希勒项目,规划两条年转化50万吨的褐煤提质生产线。尽管神华宝日希勒已对外宣称工业试运行成功。但据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专家,对此均持怀疑态度。有知情人士透露,神华宝日希勒生产线并没有持续运行,“领导来视察才开一开”。
据该人士解释,神华宝日希勒的技术缺陷在于,高温干燥脱水之后,空气进入煤炭孔隙,随后高压成型,空气被压缩,形成煤球后会反弹,出现“气爆”现象,煤球破裂,只能送往电厂发电,又需再次粉碎,重复无用功,经济不划算,也没有市场竞争力。
相对浅层脱水,深度脱水成本也更高,平均每吨附加约数十元,与褐煤开采成本相当。在煤市低迷期,很难形成市场竞争力。
浅层脱水由于附加成本低,每吨仅需数元加工成本,因而在现实中尚有运营的空间。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仅有神州公司锡盟西乌旗20万吨褐煤混硫干燥项目一直在持续运行,因为成本低,效益尚可。
但实际上,不管浅层脱水还是深度脱水,都属于物理脱水,其最终产品仍然是煤炭,产品雷同,在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边缘市场得以存活。如通过脱水,提升热值,可就地出售给水泥、钢铁等产业等。
“因为不管怎么样,大家都是露天开采,褐煤提质,总是增加了加工成本,在煤炭供大于求现状下,如何和优质煤竞争?”陈亚飞说。
褐煤干馏工艺纷争
几年的探索之后,在褐煤提质业者中,已形成了共识,即转向褐煤中低温干馏技术。褐煤干馏,即对褐煤进行中低温隔氧加热,拿出褐煤中挥发分及煤焦油,同时脱掉水分,最终形成高热值的半焦化煤炭。
据了解,一吨褐煤经过干馏之后,会分离出约200立方煤气,50公斤煤焦油(按煤焦油占褐煤5%比重,具体情况有差异),以及400公斤水和半焦煤炭产品。
目前褐煤每吨市场价约为100元左右,如经干馏提质,其中仅50公斤煤焦油价值就约150多元,另外200方煤气,其中可分离出约100方甲烷,市场价值约180元,然后还余下100方氢气和半焦煤炭,也是高价值产品。
“褐煤中低温干馏是未来褐煤提质的发展方向,经济价值非常可观,而且天然气和焦油都属于紧俏产品,不缺市场”,张绍强说。
目前褐煤干馏处于技术甄别期。目前仅褐煤干馏工艺就有十数种,如北京神雾集团转底炉干馏技术、中煤龙化滚筒气载体干馏、以及立式兰炭炉技术及其变种等。
“大家都存有私心,彼此技术保密,互相不交流,都希望自己技术成熟后,出售技术工艺包赚钱”,张绍强说。
据了解,各个厂家私底下都认为自己的工艺最好。但作为第三方,张绍强告诉《能源》杂志记者,这些工艺或者还不成熟,或者不利于规模推广。在他看来,神雾转底炉干馏技术可能是最适合产业化推广的,“神雾的技术适合规模推广,而且循环利用做的好”。
但目前神雾刚刚进入褐煤提质领域,所开发工艺尚属实验室阶段,还需要示范项目的考验。“如果一切顺利,一两年之内,褐煤提质就可以产业化推广,但不排除会出现更好的工艺”,张绍强说。
管道困局
技术的成熟是一方面,配套设施是否到位也将成为褐煤提质能否顺利产业化的因素。褐煤干馏提质之后,煤气如何运输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
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并不经过锡盟和呼盟,目前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管道经过锡盟,但运量远不足以满足未来褐煤产业输气需求。目前褐煤干馏提质项目的做法,要么是用煤气加热循环利用,要么放空燃烧白白浪费。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里面存在一个博弈的困境。管道投资方看到褐煤提质现在还处于示范项目阶段,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不愿冒险铺设管道。而褐煤提质投资方,因为没有管道运输煤气,褐煤干馏的经济价值难以体现,也不愿加大投资扩大规模。
“这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张绍强说,必须有人牵头先做起来,不然僵局无法破解。
先坐不住的是呼市政府。当地政府看到褐煤提质停滞不前,找到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进行战略合作,委托对方制作相应规划。
按照张绍强的设想,可以通过当地政府的信用先规划输气管道,等到规划通过,自然褐煤提质投资也会上来,而褐煤提质规模增大,再引进资本投资管道,也不是难事。
但这一设想得到呼市政府认同还需时日。据了解,目前呼市政府的目标,仍然是通过褐煤提质,解决运输问题,最终出售煤炭产品。“这里面,还需要提高认识,拿出顶层设计”一位参与其事的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