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公开表示,香港上市规则规定不能设有双重股权,为了保障投资者权益,必须坚持“同股同权”的原则。目前,联交所并无计划就新股上市采取不同股权制度展开公众咨询。
在阿里与香港监管机构博弈几回仍无定数,且近期传出公司IPO地点“弃港投美”的背景下,市场将陈家强的表态解读为阿里赴港上市或告吹。但阿里方面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给予否认。
股权设置原则为阿里与香港资本市场之间的“暧昧”平添几多纠结。如果能绕开这个问题,阿里香港IPO“看上去很美”,不但能为本就是上市公司的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称“港交所”,00388.HK)贡献业绩收入,亦有助于后者争夺业已丢失的全球IPO冠军宝座。
原则表态
昨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会议上,阿里成为立法会议员的质询关键词。立法会议员张华峰就阿里的合作人制度等问题抛出疑问,陈家强虽然没有正面回应,但强调现阶段无计划推出针对不同股权制度的上市规则。
他称,目前只有纽约允许双重股权形式上市,鉴于香港市场的独特因素及法律环境,目前必须坚持保护投资者为目标的上市规则,任何变动都要小心处理,但暂时没有计划推出针对不同股权制度的上市要求。
这似乎给予外界一个明朗预期,即阿里赴港上市可能被否。但阿里方面对本报记者称,集团还没有作出聘请投资银行的决定,上市时间和上市地点也均未确定,因此不存在被港交所拒绝之说,港交所也尚未对是否受理阿里在港上市做正式表态。
近期,关于阿里上市地点的选择众说纷纭。9月底,有消息称,港交所将召开会议就是否允许阿里以合伙人制度上市进行正式决议,但会议前夕,有外媒报道称,阿里与港交所的谈判已经破裂,正准备赴美国上市。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阿里还在考虑选择上海上市。
但香港资本市场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即便是在上述港交会会议上,也没有讨论关于阿里上市的相关事宜,“港交所只有在上市申请人递交相关表格以后,才会在例会上讨论,之后会根据申请人递交的材料,反馈意见,如果要改变上市制度,才会向公众展开咨询。”按照陈家强昨天的说法,联交所无意就新股上市采取不同股权制度展开公众咨询。
9月10日,阿里创立14周年之际,阿里董事局主席发表内部邮件,披露阿里内部已执行三年的合伙人制度。截至当时,阿里巴巴一共有28名合伙人。一名阿里内部员工曾告诉本报记者,28人中包括马云、阿里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阿里集团CEO陆兆禧等人。合伙人制度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阿里在上市后有望借此获得更大的董事会投票权。这也构成了阿里赴港上市的纠结点,市场人士分析,阿里希望以合伙人管理制度在港上市,即由合伙人提出集团董事会多数席位,而不受管理层或合伙人实际持股比例的制约。这有违目前香港市场“同股同权”的制度。
阿里相关人士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合伙人制度”涉及阿里巴巴公司管理架构,是为整个公司管理团队的决策稳定。正是在9月底,蔡崇信发文力挺阿里“合伙人制度”,称从未提议过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方案。他称,香港自然是上市的优先选择。这一公开表态颇有隔空回应的意味,因为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撰写博客,被视为不点名地回应阿里IPO争议,称应当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但个别公司上市或政策改变的决策需要由上市委员会和证监会审议决定,其文中提到的“创新先生”和“传统先生”的梦中激辩耐人寻味。
其中加入讨论的程序先生说,香港的《上市规则》非常清晰,如果要修订条文,必须按照审慎程序进行。“如果为了迎合新来者而朝令夕改,我们的公心力变当然无存”。
畅想IPO
昨天,张华峰还质询称,如何确保港交所在争取更多海外公司到香港上市的同时,让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素质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能否足以确保港交所在商业机构和公共机构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对此,陈家强称,政府和证券以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均认为现有监管机制运作良好,无意改变香港联交所上市批核职能。
香港上市采用的是双重存档制度,根据香港证监会规定,所有上市申请人及上市公司均须通过港交所向香港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及信息披露材料用作存档,香港证监会将可对发表虚假或误导性企业资料的人士行使执法权,以避免港交所或证监会单一机构对上市公司做出评估判断。
单从商业角度考虑,阿里上市对港交所的实际利益贡献到底有多大?早前多名市场人士都表示,如果阿里在港上市,港交所所收获的上市费用、交易费等金额都将非常庞大。本报记者查询港交所资料发现,上市费用及上市年费贡献了上半年港交所的一半收入。
根据港交所资料,市值超过50亿港元的公司如果在主板上市,首次上市费用为65万港元,每年上市年费为11.88万港元,即便阿里市值再庞大,仍旧按照此标准执行。
而从交易层面看,一只股票的买卖双方都需要向交易所缴纳0.005%的交易费、向证监会缴纳0.003%的交易征收费,同时特区政府也会在买卖时按成交金额收取0.1%的印花税。
翻阅港交所上半年财报,不难发现交易费用对港交所的收入贡献比较重要,截至今年6月底,港交所上半年收入为44.4亿港元,其中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有18.16亿港元,占比40.9%。而港交所上市费及市场数据费,分别占其总收入比11.2%及8.3%。
其中,交易费用是来自在港上市的1558家企业上半年的交易,如果计算到单一股票的话,以(00700.HK)为例,每日股票的成交金额都高达10亿港元至20亿港元,按照0.005%比例计算,每日的交易费达到5万港元至10万港元。如此来看,腾讯一只股票一周的贡献或达数十万港元。
不止交易费用,IPO所涉及的挂牌后买卖交易收入、相关衍生品的发行和买卖收入也很可观。据港交所数据,今年8月,腾讯的期权总成交量达37.69万份,占所有拥有股票期权类别买卖的8%。而股票的期权每边每张合约在0.5港元至3港元之间,腾讯每边每张合约为3港元。如此计算,腾讯这个月的期权交易费达113.07万港元。而在香港市场的认股证和牛熊证中,腾讯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只。
作为BAT(、腾讯、阿里)的一员,阿里自然也受到市场期待。有基金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阿里在香港上市,肯定会入手以平衡现有投资组合,因为目前港股市场科技板块选择较少。
交易费用并不是最重要的,“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对香港市场科技板块的推动,公司一旦上市,很快就会入选恒生指数及蓝筹指数,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向本报记者表示。
去年,港交所丢失了2009年至2011年保持的全球募集资金最多交易所的宝座,欧振兴称,市场担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融资优势已经开始减弱,根据德勤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香港IPO市场仅募集到587亿港元,尽管情况可能会较去年好,但与全球IPO冠军纽约证券交易所相比仍显逊色,今年以来纽交所IPO市场已成功募集超过2000亿港元。
如果失去阿里的IPO,港交所将错失一个高达千亿美元估值的项目,而近来港交所最大一笔IPO项目为2010年10月友邦保险(01299.HK)创造的200亿美元市值。
欧振兴估计,如果阿里在港IPO,可能募集超过1600亿港元的资金,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融资王,这有可能帮助香港与纽交所竞争全球IPO冠军宝座。
一切都还只是假设。上述接近香港资本市场人士称,一家公司的上市与否对港交所影响并不大,阿里作为创新企业的代表,如果因此事影响之后的创新企业到香港上市,就非常棘手。
欧振兴认为,阿里这种特殊的合伙人制度在世界上并不属于主流,通常都是一些科技股在起步阶段,创始人由于资金不足寻求基金帮助,但大部分股权却不在基金手上,相信机构投资者可以接受,但中小投资者需要小心。(罗琦 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