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有官方背景的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多年维持在较低的生育水平上。
上述机构的专家预测,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放开“单独生二胎”,影响面并不大,可能多生一个孩子的,只是一部分城市人群,因此,生育推挤只会在未来三五年内,在局部地区形成小的生育高潮;总体来说,我国的生育率仍然会维持在低生育水平。
盘点
●8月1日
有媒体报道“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有望近期重启,或于今年底或明年初试行,引发广泛关注和疑问。
当日晚些时候,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公开回应,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仍须长期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至于“完善生育政策”的思路和方案,国家卫计委正在组织调查研究。
●8月6日
国家卫计委印发《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实施计划,其中提出“要完善生育政策,适时出台调整方案”,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据媒体公开报道,当日,毛群安向采访的记者表示,现在很多人把生几个孩子狭义地理解为生育政策,事实上,生育政策包括非常庞杂的内容,“如果把调整‘生育政策’简单地理解为二胎又有放开的迹象这明显是不正确的,这和是否放开单独二胎或者二胎政策不是一回事。”
●8月9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按照中央要求,原来的国家人口计生委和组建以后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完善生育政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完善生育政策的相关工作。
数说
计划生育40余年
中国少生4亿多人
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40多年来,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毛群安介绍,我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降至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降至2012年的4.9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1970年我国出生人口2739万人,净增2321万人,2012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净增669万人。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毛群安说。
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毛群安说,如果当初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我国人口恐怕要达到17亿至18亿,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能源等将比目前降低20%以上,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发展的需要,而且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进步
毛群安说,计划生育减少了出生人口规模,降低了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减轻了对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对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53上升到2012年的0.699,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状况
毛群安说,我国始终将推行计划生育与提高妇女地位、优生优育、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取得了突出成效。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分别由1991年的80.0/10万、50.2‰,下降到2012年的24.5/10万、10.3‰。据新华社
焦点
从法制机制上化解医患矛盾
针对近期频发的伤医事件,毛群安表示,下一步,将从法制机制上研究制定化解医患矛盾的措施。
温岭杀医事件发生后,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医院的安全保卫,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确保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毛群安介绍,目前,有关部门已出台了一些维护医疗秩序的规定,“下一步将继续针对目前的情况,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法制机制上来研究制定化解医患矛盾的措施”。
毛群安同时重申,卫计委要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医疗活动,特别是要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权益。
相关新闻
上月新增两例H7N9
新京报讯 国家卫生计生委昨天通报,10月1日至10月31日,我国内地新增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1例来自浙江省绍兴市,男性,35岁,另1例来自浙江省嘉兴市,男性,67岁。
截至10月3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13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45人,康复87人。病例分布于12省份的42个地市。
10月法定传染病致1272人亡
据新华社电 昨日,国家卫计委公布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10月1日零时至31日24时,除港澳台外,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49135例,死亡1272人。
10月份,乙类传染病中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85020例,死亡1262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
同期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264110例,死亡10人。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