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无疑已成为民众口中的高频词;“治霾”,行动已经开始且无退路可言。
治理雾霾,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是全省人民的强烈期盼,是推动河北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把环境治理列为四大攻坚战之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四个专项整改行动之一,前不久我省还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50条措施,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及全省上下的坚定决心。
打好这场治霾攻坚战和持久战,必须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无论是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发展,还是污染监测、防控治理、环境改善,最终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和支撑。近期,省科技厅面向全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征集治霾新技术并予以扶持,其中不乏创新亮点。为此,本报记者分赴全省各地,采撷治霾新技术的最新进展,以期对大气污染治理有所推动和促进。敬请关注。
干雾抑尘技术在秦皇岛港煤炭装运中显身手
微雾“捕”尘,阻击97.7%灰霾
11月6日16时,发自大同的一辆运煤车,沿大秦铁路奔驰600余公里呼啸而来。减速刹车,停在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第六港务分公司卸车队翻车机房前。
顿时,巨大的翻车机房内机器轰鸣,载煤火车车厢被翻车机翻转,煤炭向下方的输送带倾泻。与此同时,一台干雾抑尘装置瞬时喷发出强劲水雾,把还未腾起的煤灰牢牢锁住,纤尘未扬。“这套装置对直径5微米以下可吸入颗粒粉尘的净化效果达到97.7%,省科技厅专家已对此作出鉴定。”研发此技术的秦皇岛思泰意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洪利,特意选择秦皇岛港这一世界最大煤港进行治霾试验,“我们称之为灰霾源头治理,这几年试验结果表明,煤炭装运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施雾于霾乍起时。石洪利的细微雾气是如何制服灰霾的呢?
变中水为微雾:
7项专利破水珠至微米级
炳煌决定和团队自主研发。最终,他们研发出了获得专利的多管式自动过滤器,实现了自动免维护滤水,“只要中水就完全满足需求。”
微米级干雾机、空压机、储气罐、水气连接管线、电伴热系统……一个个技术难题被逐一击破。“喷头是水变为雾的最后一关,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细小如指的喷头内有着复杂的结构,喷头顶端直径为1毫米的小孔内,小水柱在其中最终实现超过音速的冲击,发生“音爆”,爆震波将小水滴瞬间打碎,直至微米级。刘炳煌介绍,为解决精密喷头的粉尘堵塞问题,他们在喷头尖端加入了类似口琴簧片的结构,“它通过高频振荡扫落附着于喷头上的细微粉尘,解决在除尘过程中反被灰尘侵蚀的问题。”
“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水雾被称为干雾,我们的设备也由此得名。”取得7项专利之后,思泰意达研发团队在国内制造出第一台微米级干雾抑尘机。
和“给烟囱戴口罩”比起来,治理煤炭扬尘、建筑扬尘等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无规则排放污染源显然更具挑战。“喷水降尘是常规做法。”思泰意达公司负责研发的副总经理杨超表示,但对于煤炭甚至化工原料等“可致霾物”而言,少量喷水的降尘效果有限,大量喷水则造成物料本身发生物理甚至化学变化,并不适用。
2006年,一篇刊发在美国《煤炭时代杂志》上题为《Colorado矿业学院解决“可吸入尘埃的控制”》的论文,引起思泰意达研发团队的关注。“这篇论文揭示出这样一个重要结论:当水雾颗粒与尘埃颗粒大小相近时,其吸附、过滤、凝结的机率最大。”杨超说,这也就意味着,要治理直径10微米以下的粉尘,就需要将水雾颗粒缩小至直径10微米以下。“当然,治理PM2.5,就需要制作出直径2.5微米大小的小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