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病房里的温度一般都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有效保证了住院病人的温暖医治”。九一医院骨科主任单永安说。
古城煤矿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设计规模为三炉三机,总装机容量24兆瓦,于2003年7月1日并网发电,2004年11月,向兖州市区集中供热,在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实现了华丽转变,使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长,形成了新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2009年11月,针对供热方式缺陷,综合利用电厂通循环水供热改造,不仅使提高了热交换率,供暖热度也上升到了历史新高度。
“作为‘坑口’电厂,我们充分利用矿井煤泥矸石资源优势,并通过政策优惠,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深挖精细管理潜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投运十年来,我们综合利用电厂没有亏过一分钱。” 古城煤矿矿长、党委书记管清向说。
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时期,也正是小型火力发电厂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的危难之际,尤其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下,许多电企纷纷倒闭,而古城煤矿综合利用电厂却像斜刺里冲出的一匹黑马,显得极为光彩,绚丽夺目。
从一张综合利用电厂盈亏状况统计表中就可以看到:十年间,盈利最低的2008年,为102.64万元;盈利最高的2012年,为1723.28万元;而今年将创造历史新纪录,完成利润3000万元。这个电厂的全体干部职工加起来也只有150人为同类电厂的一半,古城煤矿精干高效的优势在此得到了充分诠释。
古城煤矿电厂副厂长石道勇说,“为优化环节,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率,2011年我们上马了全国首套最长距离煤泥管道输送系统,经过强力搅拌制浆和振动筛分,有效去除了煤泥中的杂物,使煤泥颗粒更加均匀,可提高锅炉热效率1%,每天节省3吨标煤,煤泥燃烧所产生的粉煤灰全部销往水泥厂作为混合原料利用,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避免了二次污染。”
针对市场持续震荡,综合利用电厂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深入挖潜降耗增效。对锅炉返料系统、热控与电气系统、循环水供热系统以及锅炉省煤器、输煤回转筛等机组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并对锅炉实施余热回收,每年可节约燃料值120多万元,仅在省煤器技术改造方面,每发一度电,即可节省8克标准煤,年创效45万元。目前,综合利用电厂发电标准煤耗已降低到430克/千瓦时以下。
此外,综合利用电厂还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形成了成熟的事前把关、事中控制、事后查处的闭环式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机制。按照机组“四勤四稳”运行要求,科学合理控制、调配发电负荷和运行方式,始终保持锅炉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使热效率达到57%、热电比达到155%。按照“合理掺配、高效燃烧、低成本运行”原则,加大煤泥等低热值燃料使用量,做到“多烧煤泥,少用煤”。2012年燃用煤泥17.5万吨,煤泥使用量占总耗煤量的90%以上,实现了煤泥、煤矸石资源循环综合利用。
为了争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热电联产的综合利用电厂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担当。在3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除尘、脱硫的基础上,安装、改造了锅炉烟气连续监测装置。使煤泥矸石尾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锅炉烟气实现超标准治理,废水废弃能够100%循环再利用,还蓝天碧水于大自然,成为了地方上有责任、信得过的放心单位,形成了企业与地方 “双赢”的格局。目前,这个厂正在积极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十年来,古城煤矿综合利用电厂共消耗煤泥110.36万吨,发电11.9亿度,折合标准煤53.60万吨,成为了全省煤炭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创新型企业的典范。(陈宜勇 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