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全国的目光再次因为煤炭而投向太原。这一天,2014年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暨煤炭交易会、2014年度煤炭交易大会拉开了序幕。
与往年相比,这场年度煤炭交易盛会看点有三:一是煤炭年度合同由此进入签约高峰期、敲定全年交易“大盘”,二是由六家煤炭市场联袂举办、探索培育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三是首次实现无行政干预、纯市场运作。
12月19日,年度交易盛会落下了帷幕,但这出中国煤炭市场改革探路闯滩的大戏才刚刚“开锣”。
“亮点”
大平台大市场规模初具
思考:下一步往哪里走
2012年2月23日至12月17日,注册交易商达到2190家;累计煤炭交易总量6.71亿吨,交易额4609.97亿元。
截至2013年12月19日,累计注册交易商达7468家;累计交易总量达13.02亿吨、交易总额实现8512.58亿元。
从这两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现货交易启动运营近两年来,注册交易商数量和现货交易总量呈 “井喷式”增长。这两项指标也使得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在全国31个煤炭交易市场中名列前茅。
同时,这些数据还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一是现货交易,具有真实性;二是纯市场化运作,具有公平性;三是新的交易方式渐入人心,获得产供需三方 认可。这表明,目前交易中心的汇集信息、撮合交易、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提供服务等五大功能日趋丰满,已初步具备大平台、大市场的规模效应。
此外,研发国内首个煤炭主产地价格指数——太原指数,已在山西煤电长协合同签订和日常交易中得到了有效运用,赢得了话语权、定价权。如此大的市场和平台,强烈吸引了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等国内另外五大交易市场“加盟”。
“建立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并非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煤炭交易中心,而是要把现有较好的交易模式结合起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 系。”中国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曲剑午提出,以推动煤炭产地现货交易向场外交易、期货交易等交易功能提升为核心,建设多层次交易市场体系的创新思路。
“亮点”
指数成为定价参考依据
思考:价格还能怎样确定
价格,一直是年度交易合同的重中之重。
与往年一样,虽然交易会刚刚开始,但大部分煤炭、电力、钢铁企业已经提前开启了谈判。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因谈判较为顺利,甚至部分企业已经签订了合同。
顺利的原因,在于价格的迅速确定。而迅速定价,则得益于煤炭指数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
一是环渤海指数。神华集团目前向电力企业抛出三种定价方案,均是以环渤海指数为参考,周定价、月定价或者按照变化幅度定价。山煤国际董事长 郭海明确表态,2014年合同定价将遵循市场化规律,围绕环渤海指数和太原指数确定一个基价,上下浮动区间保持年度基本稳定。而如果遇到较大市场变化双方 将再做临时调整。
二是太原指数。今年5月至今,太原指数已连续发布了30期,不仅在涨跌之中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主产地煤炭价格,也逐渐取得煤炭供需双方 的信任和青睐,成为锁定煤炭购销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12月12日至12月19日的8天时间里,300多家煤炭供需双方以太原指数定价共签订年度合同 1249笔、总量达1.61亿吨。
动力煤期货也在争取成为承担煤炭交易的平台。
“煤电相关产业已开始从协商定价方式向期货定价方式转变。”在12日举行的2014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上,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业务助理魏振祥举例说,已有电厂和煤炭生产企业约定在期货市场建仓,进行合约买卖,还有电厂通过煤炭供应商购买动力煤合约锁定价格。
这表明,目前煤炭经营交易方式已开始发生变化,大幅推广和应用指日可待。
“亮点”
交易双方自主协商定价
思考:合作还需要什么
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部门都不再对煤炭产运需衔接进行任何干预,交易双方作为市场主体全部采取自主协商、自主定价的方式签订供需合同。对煤炭供需企业订货数量、品种、流向、价格不做任何干预与引导。
8天的“太交会”里,市场化交易的气息处处可见。
同煤集团、焦煤集团、晋煤集团、煤销集团、山煤集团等省属煤炭企业先后举办了多场座谈会,与华电、国电等“超级用户”自主洽谈沟通电煤衔接信息。
12月15日,已经有电力企业在中国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网站上开始对供方交易商的合同予以确认或应单。尽管有的合同尚待确认,但更多的合同都是按照现行市场销售价格签订了年度数量,还在合同条款中增加了随市场价格变化进行结算的条款,相当于随行就市。
与合同的数量、价格相比,煤电双方更关注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长协机制。
“不离不弃、共赢发展。”12月16日,在晋煤集团煤炭供需衔接座谈会上,一名来自江苏东晟集团业务代表的一席话,赢得了满场久久的掌声。
经历了持续一年多的煤市低迷,煤电企业认识到,双方作为能源供应产业链的上下游,离开任何一方的发展,另一方的发展都无从谈起,只有深化合 作、抱团经营,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积极发展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中长期协议,成为当下众多煤炭供需企业的共同心声。
“亮点”
市场化交易再无行政干预
思考:政府该做些什么
“过去,我们靠政府主导来完成煤炭销售,市场运作仅是辅助手段。如今,煤炭销售以市场化为主,企业和用户直接洽谈、协商定价,也有利于双方 健康发展。”神达能源集团董事长任国庆说,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这个市场化的第三方平台,既为煤炭供需企业提供了自主交易的大舞台,也规范了销售秩 序、提高了交易效率。
12月12日、13日,短短两天时间里,忻州神达能源集团收获颇丰。一是作为地方国有煤炭企业首次参加年度交易大会,迅速感受到新型交易模 式 “大市场” “大客户”的独特吸引力。二是销售进入快车道:目前已有27家交易客户锁定了600多万吨的动力煤,占到目前全年产量的80%。
在市场化的氛围下,不少煤炭产运需企业成为真正的主角。那么,曾经主导过煤炭销售的政府就只能“闲坐说玄宗”吗?
“市场化交易模式下,政府不再进行行政干预,但并非置身事外,而是要在营造环境、强化服务上做文章。”临汾市市长岳普煜说,要适应煤炭产运 需衔接改革,进一步推动煤炭市场化,政府就得转变角色、转变职能, “当红娘” “做嫁妆”。比如建立良好的煤炭市场秩序、维护煤炭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等。12月15日,临汾区域煤炭交易专场里,岳普煜亲自到场做 起了 “推销员”。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并非袖手旁观。”忻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靳泽在神达能源集团煤炭交易洽谈会上表示,提供最好的服务、最便捷的方式,是今后促进煤炭供需各方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