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元,有人戏谑还不够买两支冰棍,不能在菜场买一斤青菜,也不够在北京CBD的餐桌上吃一碗白米饭,或许这听上去可笑而讽刺,但现实却足够残酷。钢贸商、钢 铁企业,甚至三大矿山,这些曾经辉煌的“钢铁侠”年末捧着一只里面只有四块二的“饭碗”苦撑。这不是笑话,这是2013年钢铁行业的真实写照。
4.2元,这不是笑话
2013年2月20日,对钢铁企业而言,这大概是全年中最高兴的一天。这一天,钢联资讯统计的钢材综合相对价格指数达到全年峰值,站上143.5点;而在随后的四个月里,这一数字长驱直下,至6月28日到达谷底126.3点。
与钢价紧密相关的数字是钢铁企业的利润率。在年中的时候,中钢协统计上半年钢铁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0.13%,处在工业最低水平,吨钢利润一度只有0.43元。与这一数字相比,近期出现的吨钢4.2元的利润似乎昭示着钢企的苦日子已经到头了。
这听上去更像是个冷笑话。实际上,在全行业如此惨烈的数字面前,谁也不可能成为幸运者。
从2012年爆发的钢贸商危机,终于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钢铁企业,而首先,有民营钢企老板坐不住了。7月,江西萍特钢铁老板跑路的消息使恐慌气氛在整个钢铁圈不断发酵,并逐步到达顶点。有消息说是因为“银行逼债逼得太紧了”,也有说法是“连续数十个月的持续亏损”,但无论如何,昔日银行里的座上宾变成了被讨债的对象,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休止符并没有画在民营钢企身上。与此同时,虽然国字头钢企还不至于被追债,但已经深陷亏损的他们却面临着被ST或者退市的风险,2012年,武钢养猪成为了钢企活生生的生存写照。今年,面对扭亏重任,养猪显然已经不足以平复钢企们迫切赚钱的心情。
半年报披露前夕,盈利艰难的钢铁上市公司纷纷大玩会计手段以求粉饰业绩。翻阅那一段时间的钢铁上市公司公告不难发现,在7月中旬到8月初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是柳州钢铁“意外发现”8000万存货,计入2012年利润,后是山东钢铁(1.65, 0.01, 0.61%)调整折旧年限增利5亿元。除了柳钢、山东钢铁之外,*ST鞍钢、华菱钢铁、新钢股份、武钢股份、太钢不锈等大型钢企都在使用会计手段以调控利润。
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第三季度财报的发布。在扭亏、减亏成为主旋律的三季报里,钢企利润的确有所好转,但是主业对于业绩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相反,财务手段就成了快速提升业绩最常见、最直接的手段。
有钢铁业内人士曾经这样调侃自己,“会计手段就像一面哈哈镜,可能从这面镜子里看到的企业业绩很漂亮、很饱满,但是终归不是它本来的样子。相反的,这更凸显了当下钢铁行业的颓势,如果情况都还不错的话,又何必费尽心思去装饰自己的业绩呢?”
矿山也凄凉
2013年,生活惨淡的不只是钢企,与其命运紧密关联的还有曾经高傲的三大矿山。
钢联资讯的矿石综合相对价格指数与钢材综合相对价格指数走势高度一致。数据显示,2月21日,矿石综合指数也站上了年内高位157.2点;也同样是在6月,只不过是在早些时候的9日,该指数跌至123.5点。
在矿石综合相对价格指数跌至谷底的时间节点,力拓出售多处资产的消息频繁占据着财经媒体的能源版面,“骄傲”的力拓似乎一下穿越回了2009年,只不过这次的绯闻对象从中铝变成了神华和五矿。
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上半年,力拓净利润下滑了71%,至17.2亿美元,其中包括18.5亿美元的汇率兑换亏损。剔除非经常性项目的基本利润,力拓业绩下降了18%,至38.91亿美元。与力拓相比,淡水河谷净利下滑得更多。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4%,至4.24亿美元。据称,这是“10年来最差季度业绩”。
这样的业绩或许也导致了除了力拓之外,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都传出了剥离资产、削减开支的计划,看上去,“力拓式”困境并不仅仅是个案。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此前曾公布过一份《采矿与金属行业的并购与融资报告》,称矿业企业重新关注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本将使得2012年末开始的非核心资产剥离活动持续下去,非核心资产的持续剥离将成为驱动采矿与金属行业今年全球并购活动增加的重要因素。
至此,钢贸商、钢企、矿山,一场由“四块二”引发的钢铁产业链危机从下游至上游渐次展开,无一幸免。
尽管从7月开始,矿石综合相对价格指数与钢材综合相对价格指数均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并至年末逐步企稳,同时力拓也传来好消息,三季度全球铁矿石产销量均创单季历史新高,但面对中国从10月开始的严厉的钢铁产能调控,这样的“繁荣”能维持多久?
当 钢铁产能从2004年底的4.2亿吨上升到2012年底的9.7亿吨,或许就注定了2013年钢企会过一年很紧的日子;而当雾霾和吨钢利润只有四块二的现 实被赤裸裸地撕开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原本与普通人生活没有直接关联的钢铁行业瞬间备受瞩目,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个几乎无利可图又遭人诟病的行业?昔日风 光无限的“钢铁侠”看到碗里的这四块二是怎样的心情,无奈、焦虑、转型抑或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