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炭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生产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全国煤矿数量1.2万处,比2005年减少1.3万处。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850多处,比2005年增加560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35.7%提高到65%(其中年产千万吨级煤矿50处,产量占全国的17%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9800多处(其中9万吨以下的煤矿7500处),数量比2005年减少了1万多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近30%下降到16%以下。建成安全高效矿井(露天)406处,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
2、大型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初步预计,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34亿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92%,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初步分析预测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河南、山东、新疆、安徽、云南等9个省区产量超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3%左右,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河北、宁夏、黑龙江、湖南、辽宁等5个省区超过5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
3、大型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初步统计分析,神华、中煤、同煤、山东能源、冀中能源、陕西煤业化工、河南能源、山西焦煤等8家企业原煤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占全国的37%左右;开滦、潞安、兖矿、华能、阳泉、中电投、淮南、晋城等11家企业超过5000万吨,总产量占全国的19%左右;有52家煤炭企业产量超过1000万吨,总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17家中央企业开办的煤矿324处,产量9.8亿吨,占全国的26.5%。
4、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预计前4家煤炭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25%左右,同比增加了2.5个百分点左右;前10家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
5、企业取得积极进展。2013年,河南煤化集团与义马集团重组而成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进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山西煤运集团和山西国际电力合并成立晋能公司,打造山西综合能源基地的企业航母;山西焦煤重组山西省焦炭集团,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3年,全国整顿关闭煤矿770余处,技改提升小煤矿490多处,兼并重组小煤矿610处,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亿多吨。
6、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分析预计全国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11%左右,占火电装机容量的15%左右;全国煤制油总产量147万吨左右;形成煤制气装置产能27亿立方米;煤制烯烃总产能 168万吨左右;煤制乙二醇总产能 90万吨左右,全年转化煤量约3200万吨左右。开滦集团物流信息商务智能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两港”储配煤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淮南矿业创新物资供应模式,构建现代大物流格局,实现了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建成了安徽省最大的物流企业;鄂尔多斯依托优势,以现代物流业为切入点,打造“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煤炭行业改革取得新进展。2013年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取消了重点合同,实现了电煤价格并轨;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降低了煤炭生产经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是“6+1”煤炭市场合作机制(“6+1”煤炭市场合作机制是指: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与中国太原、东北亚、陕西、、徐州、内蒙古等煤炭交易中心形成的煤炭市场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搭建了有利于煤炭供需企业自主交易的平台,节约了交易成本;发布了《煤炭交易市场交易规则》,组织了《煤炭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研究。二是完成了2013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签订和执行汇总工作,开展了2014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签订和合同执行情况汇总工作。三是全国已经建成了31家区域性煤炭市场交易中心。四是和期货合约分别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
全国煤炭市场交易机制不断创新。2013年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57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煤炭行业按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了“6+1”煤炭市场交易机制,并成功举办了夏季东北亚和年度中国太原煤炭市场交易会。交易会按照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去行政化的思路进行。一是搭建有利于煤炭供需企业自主交易的平台,节约交易成本;二是促进区域交易中心发展,推动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三是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会上发布了《煤炭市场交易规则》,开展了《煤炭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研讨,以树立倡导“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推动“阳光交易”。在会议组织上,坚持“四不”和开门办会,即:不干预订货数量、订货价格,不收取会议费,不开大会,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参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搞招待会、不搞相互宴请,营造务实、高效、节俭的会风。
交易会期间,召开了市场高峰论坛、多场产业发展战略圆桌会,举办了49场交易洽谈会,2000多户交易商和神华、中煤、大同煤矿等84家煤炭企业,华能、大唐等90家发电企业,鞍钢、宝钢等40家钢铁企业和冀东水泥、湖北宜化等50家大型建材、化工企业,以及北京、太原、郑州3家铁路局和秦皇岛、曹妃甸等10家港口企业,中国工商银行、大连、郑州商品交易所等23家金融期货公司,7万余人参加,签订煤炭购销合同9.55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费的26.5%。
三、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1、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开展。2013年,全行业新增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1个。截止2013年底,全行业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3个,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国家级实验室10个。
2、科技创新取得新的成果。2013年煤炭行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发生统一失稳理论,提出了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技术,推动了煤矿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水平的提高;“煤矿岩巷全断面高效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在岩巷掘进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钻车与破装运喷一体机实现了岩巷施工装备的跨越式发展;“0.6m~1.3m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煤炭综合机械开采技术体系,解决了薄煤层开采相关技术瓶颈;“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开发及应用”提出了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理论及及其过程设计方法,初步形成了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体系;“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软件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出了系列数字化采矿专业模型和算法,研发了相应软件,结束了采矿软件长期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历史。同时,获国家能源局能源科技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5项;评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313项,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132项、三等奖151项。
3、重大科技工程示范取得新进展。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进入工业化生产。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工程开工建设,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实现长周期平稳运行,煤制烯烃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取得显著进步。大唐克旗13亿立方米/年、新疆庆华13.7亿立方米/年煤制气示范工程投入运营,并向输气管网正式送气。
4、行业标准工作扎实推进。2013年,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商品煤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指南》等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领域国家标准研究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申报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107项,完成标准制修订109项,经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5项。
5、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兖矿集团进入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神华能源、中煤第一建设公司、山西兰花、煤科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宁夏天地奔牛集团5家企业进入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行业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外观设计优秀奖1项;煤炭行业百强企业授权专利拥有量为1075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84项。
四、行业“两化”融合步伐加快。
1、企业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能力增强。神华集团ERP、SRM系统项目全面上线,集团人、财、物、销协同平台全面建成;山东能源集团实现了总部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物资、营销等核心业务“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数据共享”;晋煤集团全业务覆盖的一体化ERP系统建设全面启动;阳煤集团一站式综合信息平台投入试运行。
2、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开滦集团投资8900万元,推进49个两化融合项目建设,推进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山西焦煤集团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三大基地”建设(研发、制造、示范基地);安徽四大国有煤炭企业启动了智慧矿山建设,走安全高效生产、清洁高效利用发展之路。
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神华集团电子商务平台7个月实现交易9000万吨,山东能源中国矿用物资网实现在线交易额超过30亿元,淮北矿业集团实现煤炭网上销售。
2013年,7家煤炭企业入选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13个煤炭行业项目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淮南矿业集团获得国家“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支持。
五、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初步统计,2013年原煤入选能力23.5亿吨,入选量22.14亿吨, 原煤入选率59.8%,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煤矸石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利用煤矸石4.9亿吨,折合5600万吨标准煤;全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55亿立方米,其中,井下瓦斯抽采量125亿立方米,地面煤层气产量30亿立方米。
六、煤炭行业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提出了《关于推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煤炭行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煤矿艺术节美术、摄影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乌金杯”、“乌金奖”赛事,推动矿区全民健身活动。煤矿代表团出征十二届全运会,参加了摔跤、柔道、跆拳道三个大项比赛,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开展煤炭企业文化品牌矿和文化示范矿建设活动。召开了全国煤炭行业“五四”表彰大会,开展了“寻找最美青工”活动,展示了行业青年风采。全国煤炭工业劳模事迹报告团,深入基层,弘扬了劳模精神。评出AAA级、AA级信用企业69家,32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加强了煤炭文献委工作,启动了煤炭行业史志编纂工作。
七、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煤炭行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依法治理,贯彻实施“双七条”,加快修订《煤矿安全规程》,强化煤矿技术标准管理,推动煤矿安全攻坚治本。2013年全国煤矿共发生各类604起、死亡1067人,同比分别下降175起、317人,下降22.5%、22.9%。其中,重特大事故14起、245人,同比分别下降2起、28人,下降12.5%和10.3%;较大事故46起、224人,同比分别下降25起、127人,下降35.2%和36.2%,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288,同比下降23%,首次降到0.3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