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山东省环保厅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告称,去年,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共查处破坏或干扰自动监控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17家。山东光大电力集团热电厂、齐星长山热电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均因涉嫌擅自修改监测参数“榜上有名”。
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环境污染治理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家环保部已于近日同全国31个省市签署改善大气质量的“军令状”,各地环保部门为实现目标亦加大监管力度,纷纷提前“腰斩”重点污染物排放指标。
然而,在国家积极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测的过程中,决定达标与否的排放监测数据从何而来,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各地一系列涉嫌数据造假事件使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济南市污染源自动监测情况,经济导报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第三方监测成主流
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此次查处的涉嫌监测数据造假的企业中,涉及济南市的有一家名为济阳新华能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根据通告,该公司存在擅自断开采样管路的问题。
24日,济南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断开采样管路意味着设备监测的并非真实的烟气数据,相当于抽取一定量空气。这样做可以达到稀释尾气浓度的目的,从而让监测数据达标。
经过一番波折,济阳新华能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技术员证实,其公司早期便由集团总部统一安装过环境监测设备,去年7月份的确由于运行不符合要求被环保部门查处过,目前通过引入第三方环境监测运营商,已经基本整改完毕。
“此前,这家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未进行第三方社会化专业运行,由企业自己负责管理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为确保该企业监测排放数据的准确性,环保部门已要求其尽快实现第三方环境监测。”济南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
据济南市环保局规划财务处处长周建春介绍,过去针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环境监测工作一直由环保部门承担。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监测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单纯依赖政府实现在线监测,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物力、财力,而且受制于人员编制有限;但若把监测这一重要任务交给企业,设备选型、仪器校验等方面的管理无章可循,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留下了隐患,还可能给企业监测数据造假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近年来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第三方污染源自动监测社会化运营单位开始兴起,使自动监测设施运营维护管理更加专业化,亦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服务平台。在此背景下,早在2003年,济南市在全国率先引入了第三方环境监测,截至目前,180多套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已全部实现第三方环境监测运营,这一成功经验也随之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
周建春坦言,此举不仅保障了自动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亦为企业节约了监测运营和维护成本,得以把精力投入到生产中。
“管家”要有公信力
24日下午,导报记者来到济南金鼎环保设施运营有限公司。作为济南市188家排污企业监测设备的“第三方运营管家”,该公司总经理何海望一边带领导报记者介绍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一边查看着系统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的比对情况。通过显示器,188家企业的实时监测数据和排放超标与否一目了然,数据每隔几秒钟便更新一次。
“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生命力在于明确自己的定位,通过确保这些数据的真实准确,逐步建立公信力。” 谈及第三方监测推广运营时,何海望直言,由于资产属于企业,由企业出资聘请第三方运营,一开始企业往往下意识认为“第三方”应尽量满足排污企业的需求,因而早期一些企业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其在监测数据上“照顾一下”。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作为责任主体,自动监测设施是污染治理设施的一部分,设备投入自然需由企业全额购买。而根据污水和烟气两类监测设备的不同,每台价值30万至50万元,每年运行费用达4万余元的投入,对企业来说并非小数。用何海望的话来说,在很多企业看来,安装自动监控仪器就好像自己花钱把自己约束起来,是花钱找麻烦,因而开始推广时遇到了很大的抵触情绪。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第三方模式的成熟,‘第三方’ 的公信力也逐步建立起来,被企业所接受。”何海望表示,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公司专门为188家企业分别成立了数据档案,并每周由专业人员到现场采取人工监测,通过比对调试,确保实时在线监测数据能如实反映企业的排污情况。此外,山东环保部门每年都要对监测设备的准确率和运行率进行考核,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
周建春表示,为加强监管,各级环保部门会定期或以抽查方式对排放现场进行人工监测,对第三方运营情况进行考核。监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要求运营方必须在4小时内解决故障,6小时内可以更换备机,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采取人工监测手段。与此同时,环保部门针对第三方数据弄虚作假的处罚措施亦愈加严厉,涉及严重违法行为,可移交公安部门依法追究企业及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曝光的名单,清一色是企业自身监测设备涉嫌监测数据造假,并未发现“第三方”的身影。
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省能源环境交易所交易部业务总监陈再洋认为,完善第三方监测模式,让“第三方”成为环境执法的帮手而不是企业排污的帮凶,除了“第三方”自身必须明确定位,规范对监测设施的管理维护外,还应当健全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其数据造假的违法成本。
有望放开审批许可
由于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实行严格审批,在济南市像金鼎环保一样具有环境数据监测第三方运营资质的企业仅有两家。而在去年年底召开的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有消息称,为进一步减少项目审批,让市场之手更好发挥作用,环保部拟取消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审批。今后第三方企业参与污染项目治理,有望完全由甲乙双方根据市场合同约定,政府将不再审批治理设施运营的行政许可。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说,环保“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其中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引入具备第三方资质的企业与各地环保部门成立合资公司,来协助政府提升环境监测运营维护的效率。按照规划,环境监测“十二五”期间总投资需求将达1000亿元。
然而,由于第三方运营模式需要企业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这对于目前现金流普遍不足的“第三方”来说,无疑具有一定考验。陈再洋表示,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补贴的倾斜力度,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环保产业基金,投向商业模式清晰、盈利前景良好的环保细分领域。
热词释义
环境监测第三方运营,即通过引入独立于被监测企业及环保部门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由第三方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负责监测设备的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得出有效的、经过公正认可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