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11月,我国累计生产粗钢7.12亿吨,同比增长7.82%,预计全年粗钢产量达到7.75亿吨。但中钢协会员企业实现利润161.8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48%,在全部工业行业中排名垫底。
中钢协会长徐乐江呼吁,2014年,国内钢铁企业仍要把“控产量”作为保持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加强行业运行监测,深入对标挖潜,以最大程度地规避各种潜在风险。
数据:增产不增收
2013年1~11月,我国累计生产生铁6.5亿吨,同比增长5.9%;生产粗钢7.12亿吨,增长7.82%(其中河北、辽宁、 江苏、山西、河南、广西、内蒙古等省区新增生产能力投入运行合计增产钢3714万吨,占增钢总量的88.5%),预计全年生产粗钢7.75亿吨;生产钢材 (含重复材)9.8亿吨,增长11.48%。
去年前11个月,全球主要产钢地区粗钢产量达到14.48亿吨,同比增长3.2%,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49.2%,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1个百分点。
去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287万吨,同比增长2%;累计出口钢材5697万吨,增长12%;同期净出口钢材4410万吨,净进口钢坯51万吨,材坯合计折合粗钢净出口约4640万吨,同比增加602万吨。
截至去年11月份,国内钢材价格低位运行,与上年同期相比,钢材整体价格水平降幅超过5%,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指数11月末为99.33点,比上年同月 价格下跌5.69%,市场呈现供大于求严重局面。而1~11月进口铁矿石7.46亿吨,同比增长10.88%,进口均价129.17美元/吨,同比下降 0.79%,行业盈利仍处于较低水平。
去年1~11月,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产钢5.77亿吨,同比增长7.7%,实现销售收入3.35万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利润161.8 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56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48%,在全部工业行业中处于最低水平。全行业实现扭亏为盈,但企业亏损面仍高达 27.9%。
投资方面,去年前11个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551亿元,同比增长11.6%,比上年同期的21.4%增速回落9.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含铸造业)投资4655亿元,同比增长2.2%,比上年同期的2.7%略有回落。
特征: 改革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在微利运行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在产品、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核电用钢全部品种已经能够实现国产化,满足国内核电建设需要;在进口汽车用冷轧薄板卷同比只增长0.9%和进口镀锌板卷下降1%的情况下,国内生产的汽车用钢板卷满足了我国汽车生产增长14.3%的新需求;铁路用重轨产品同比增长33%,满足了铁路新线大量集中铺轨的需要。
在产品创新上,宝钢生产的第三代汽车高强钢实现全球首发;武钢、宝钢已能生产全部高牌号取向硅钢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进口取向硅钢同比减少 25.23%;鞍钢直径5毫米高碳钢拉丝线材轧制下线,打破国外企业对极限规格线材产品的垄断局面;首钢已生产出X80级超厚度管线钢卷板;马钢生产的 350公里高速铁路车轮用钢即将进入试用阶段;太钢加强高端产品研发,不锈钢等高效、节能、长寿产品比例达到75%;南钢开拓船用LNG罐用钢市场,成为 国内船用LNG罐用钢市场占比最高的企业。
2013年,一批钢铁企业按照“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思路,坚持以质取胜,以质增效,在市场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努力走质量、品种效益发 展之路。华菱集团实现扭亏为盈;南钢在钢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大幅上升;兴澄特钢品种结构经过“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三次调整,目前高 档、高利润品种的比例已经占产量的三分之一。
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去年钢铁行业的一大亮点。宝钢继续实施服务转型战略,旗下的专业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东方钢铁电子商务平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2013 年钢材现货交易突破1000万吨。宝钢还稳步推进国际化营销和增值服务体系,抓紧在钢铁产业链的两头(原料和加工中心)形成全球网络。沙钢、河钢、中天、 荣程、西林钢铁等一批企业都已经把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新的着力点。
在行业环保门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钢铁企业按照绿色钢铁的要求,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继续加大对环保的投入,环境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一批钢铁企业 通过节能环保投入增效,建龙集团坚持向节能环保要效益;河北津西钢铁抓能源创效,实现能源创效1.7亿元;德龙钢铁大力使用节能降耗新技术,其中仅水渣微 粉就实现每吨增效近百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国钢铁企业在应对国外反倾销上小有收获。去年前10个月,境外对我国钢铁企业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就达17起,涉及我国主要钢 材出口品种。在中钢协、涉案企业以及相关各方的积极应对下,成效初显。4月印尼取消对武钢热轧卷板征收16.32%反倾销税的裁定,维持零税率;11月欧 盟对外径大于406.4毫米无缝管反倾销调查以申请方撤诉结案;12月澳大利亚反倾销反补贴案终裁,济钢中厚板获得零税率;12月泰国反倾销案终裁,太钢 冷轧不锈钢产品获得零税率。
问题:噩梦延续 “两高两低”运行态势难改
和往年一样,纵观整个2013年,钢铁行业高产量、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的基本格局依然没有改变。
一是全行业未适应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现实。国家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增速均同比回落,难以支 撑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而钢铁行业还没有适应这种转变。2013年前11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上年同期的增长20.7%,回落到增长19.9%。 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4.3%,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14.5个百分点。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6%,增速同比回落4.2个百分 点,其中,通用设备投资增速回落11.8个百分点,专用设备投资增速回落28.6个百分点,铁矿山投资增速回落9.8个百分点。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 长为-6.5%,与上年同期18.7%的增长,形成天壤之别。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5%,比上年同期的16.7%有所加快;用钢量较大的铁路投资 同比只增长2.4%(上年同期为0.9%);道路投资成为主要用钢行业少有的“亮点”,增长22.6%,而上年同期增长仅为7.4%。从整体上看,主要用 钢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呈现回落态势。
二是原燃料高成本,钢材低价格,钢铁企业增产难增效。2013年1~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29.1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的 130.13美元/吨,仅降低0.97美元,降幅为0.74%。进口炼焦煤6737.6万吨,均价为131.38美元/吨,下降9.87%,中钢协会员企 业炼焦煤采购价格平均每吨下降263元,降幅超过20%。尽管钢铁企业通过降低炼焦煤采购价消化大量减利因素,但全年原燃料、能源价格整体上仍处于高 位。
在徐乐江看来,钢材价格过低和进口铁矿石价格过高是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企业期望通过增产以摊薄固定费用,从而改善经营状况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降价竞争,使企业增产难增效。
三是钢铁企业资金紧张,负债率上升,经营风险加大。近年来,随着钢铁生产规模的扩大,钢铁企业的负债水平也明显上升。截至2013年11月末,中钢协 会员企业资产负债率69.76%(如不含宝钢为72.73%),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的33家钢厂合计年产钢约1.2亿吨。 与行业效益最好的2007年末相比,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了12.45个百分点。产成品资金占用比上年同期增长10.4%;企业银行借款同比增长11%。同 时,应收、应付账款同比分别增长9.9%和6.7%。
四是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恶化了钢铁业在产业链博弈中的地位。近几年来,中钢协非会员企业的产量增长快于会员企业产量增长,行业集中度指标在经过了 2005~2011年的增长后,在2012、2013连续两年下降。据中钢协统计,从产量前4、前10位的钢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来看,2011年分别 为22.6%,42.8%,2012年分别为21%,39.7%,去年前11个月分别下降至20.8%,39.1%。集中度的下降不仅使得钢企在与上游行 业的价格博弈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也使得钢企难以将成本上涨因素向下游传递。
建议:行业脱困 优胜劣汰是关键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其中心任务就是深化改革创新,调整优 化结构,提高效率效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快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正如徐乐江所言,真正实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实现公平竞争,优 胜劣汰,解决钢铁行业困境的根本出路。
一是把“控产量”作为保持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在产量过剩形势下,通过增加产量摊薄固定成本,根本改变不了增产不增利的困难局面,原来依靠 增产增效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只有坚持“控产量”的要求,才能保持市场稳定。为此,钢铁企业仍要坚持“不给钱不发货,没有合同不生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 产”的行业自律要求。
二是加强运行监测。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研究市场、判断市场、把握市场;认真开展经济效益分析,开拓企业增利渠道,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同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负债水平和融资成本,防范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是深入对标挖潜。在钢材价格难以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对标挖潜、加强管理、降本增效仍是钢铁企业摆脱困境的主要措施,要不断扩大对标企业范围,积极推进区域对标,加强经验交流,努力降本增效。
展望:供大于求 微利经营将常态化
2014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而国内经济也从之前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阶段。综合考虑各种利好和利空因素, 中钢协预计,2014年粗钢产量可能达到8.1亿吨,表观消费量为7.5亿吨,同比增长3.1%左右。但受产能过剩、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下游行业需求 增速回落的影响,供大于求的局面难有很大改变。从出口来看,我国钢材出口或难延续两位数增长态势,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
从国际看,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政府关门危机和债务上限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首次共同出现了温和复苏的迹象,但 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外需疲软、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通胀压力上升等问题,2014年全球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且存 在大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增速减缓的影响尚难估量,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 不确定性,我国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仍不乐观。
从国内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年经济工作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 时期。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改革创新动力不断激发,转型升级出现积极变化,新型城镇化推进释放的内需潜力依然巨大。但国内经济 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包括钢铁在内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严重制约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稳中求进,以改革促发 展,强化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的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 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2014年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 计增长7.5%左右。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会加快步伐,对促进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
从钢铁行业看,由于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城镇化的稳步推进,钢材市场需求仍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预计2014年粗钢产量达到8.1亿吨,表观消费 量为7.5亿吨,同比增长3.1%左右。但受产能过剩、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下游行业需求增速回落的影响,供大于求的局面难有很大改变。由于全球经济复 苏缓慢,国际贸易保护加剧,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趋缓,我国钢材出口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状态难于维持,出口形势不乐观;受原燃料价格仍处高 位,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环保成本上升的影响,企业降成本难度加大。同时也要看到,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给钢铁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行业盈利面临巨大挑战
从产业发展阶段看,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开始由快速成长阶段向低速、平稳发展阶段过渡。产能过剩、同质化无序竞争、集中度偏低、铁矿石谈判缺乏话语权、技术研发难度加大等问题凸显,且都具备长期性。
从时代特征看,绿色发展、金融深化和收入倍增的时代特征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基础原材料定价机制的金融化导致钢 铁企业逐步失去对原料、产品的定价权。从不锈钢和镍的长期相互关系的历史经验看,金融资本的参与将进一步压缩钢铁企业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日益严格的环 境标准不仅短期内直接体现为企业成本压力,而且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期趋于结束,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推进,钢铁工业的要素成本进入快速增长轨道。从国际环境 看,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中国钢铁产品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低迷,而在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面临着本土企业的竞争。同时,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 竞争格局变化和产业转移加快,导致全球产业转移中的竞争加剧,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双反”增加,贸易环境恶化。
总之,行业发展阶段、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行业微利经营的长期性。2014年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任务艰巨,制约行业运行质量提高的矛盾突出,全行业保持盈利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相关
中钢协多举措助力钢企“过冬”
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在淘汰落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节能环保、两化融合等诸多方面入手,帮助钢铁企业更好地“过冬”。
在淘汰落后上,中钢协将做好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钢铁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等政策研究;深入了解各地方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情况和企业的 意见建议,积极地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的诉求。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点地区进展情况,中钢协将加强调研和信息收集,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 以便采用市场手段通过公平的环境执法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
为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突破,中钢协将多措并举:构建上下游战略合作创新平台,兼顾个性技术和整体共性技术,实现钢材产品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开发、产品设 计与规范服务的联动效应;呼吁政府设立相关科技专项,带动共性技术研发,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针对行业重大共性技术问题,组织行业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推广;编写钢铁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指南,引导共性技术发展方向等等。
今年,中钢协还将重点加强财税政策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第一,继续开展钢铁产品进出口财税政策的研究,协调国家部委尽早下发“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 钢材的保税政策”文件;做好进出口关税和出口退税政策研究,为钢铁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公平税负创造条件。第二,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组织企业开展节能 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生产等方面的财税政策研究,向国家部委提出更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第三,结合国家资源税改革要求,组织开展冶金矿山税费研究,以 减轻矿山企业税负。第四,认真开展“营改增”税收政策研究,积极提出将建筑业纳入“营改增”实施范围的意见建议;继续呼吁对废钢行业给予增值税返还的优惠 政策。
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今年还是治理污染物排放的攻坚年。为帮助钢铁企业严格自律,做到不违规排放,中钢协将在做好钢铁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研究,推 广钢铁生产全流程的系统优化节能、重点节能技术以及先进经验的同时,积极促进完善、提高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两化融合,也是今后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大势。今年,中钢协将加强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研究,完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建设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开展示范 企业推广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继续推动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推广能源在线仿真系统,集成控制企业金属流、能源流、信息流;建立能 源环境监测与环保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安全信息自动处理、各种危害等级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同时,加强钢铁企业与信息化企业的交流,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 数据、电子商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