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的煤炭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具有价格优势,但由于自身出口设施限制,以及煤炭性能指标与出口目的地市场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已有超过一半的煤炭公司破产,一些大公司也开始采取削减产量、出售资产、裁员等措施,多座燃煤电厂被关闭。
虽然面临一系列挑战,但业界对美国煤炭业的前景仍较乐观。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认为,美国的将在未来30年内保持平稳。康寿能源公司总裁也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煤炭产业未来的发展势头强劲,只是在美国缺乏增长,虽然未来美国的煤炭业不会出现太大增长,但会保持稳定。
昨天:诱人的价格优势
美国的煤炭资源不仅总量丰富,而且分布较广泛、均衡,全美50个州中有煤炭资源的达38个,同时储藏条件也很好,每年约65%的煤炭露天开采,因此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美国煤炭的开采成本较低。
发电是煤炭最主要的用途,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显示,美国国内的煤炭消费中,电力部门占比约95%,焦化占比为2%,其他工业占比为3%。
在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前,煤炭是美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最廉价的能源来源,也是电力部门的宠儿,全美一半以上的电力靠燃煤生产。2004年前后是美国煤炭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强劲的电力需求推动了的上涨,煤炭产量也逐年增长,当时美国已建成超过500座的燃煤电厂,年发电量占其发电总量的比例最高时接近60%。
今天:被环保和廉价天然气冲击
近年来,美国国内关于环保和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环保人士也频频开展抗议活动,为此美国政府关于碳排放的管制日趋严厉。2012年初,美国环保局对新建电厂提出了严格的排放限制,要求生产1兆瓦时电力只能排放1000磅的二氧化碳,这一标准与一个现代燃气电厂的排放水平大致相当,这对燃煤电厂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另外,奥巴马在其2013年的国情咨文中特别强调,对现有燃煤供电设施的气体排放标准进行更严格的管制,并将关闭不符合条件的燃煤电厂。美国公共广播电台和华盛顿廉政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被普遍认为已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通过了较严厉的法规后已绝迹的尘肺病再次浮出水面,这种疾病是因煤尘吸入引发的,人们开始担心煤矿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给美国的煤炭生产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除环保和健康因素外,美国煤炭业面临的另一挑战来自天然气。煤炭之所以受到发电行业的青睐就是因其低廉的价格,2010年前,每百万英热单位天然气的价格一般是煤炭的两倍以上,但随着页岩气产量的大幅增长,二者的价差自2010年开始逐年降低,2012年4月,价差缩小至一倍以内,煤炭已失去价格优势。
较天然气而言,煤炭在环保、热效率等方面完全没有优势,天然气受到更多发电厂商的欢迎。2012年上半年,燃气发电量首次与燃煤发电量平分秋色,各占美国发电量的1/3。同时,美国煤炭生产商近两年也受到很大影响。2013年,美国第二大煤炭生产商阿尔法自然资源公司停止了肯塔基州4座煤矿的生产,同时削减了另外几座煤矿的产量,并关闭4座合同煤矿;美国主要煤炭生产商之一的康寿能源公司则出售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5座煤矿,几乎占其总产量的一半;James River煤炭公司也裁员近1/4。
明天:新兴市场需求将推动增长
国内煤炭业的困局使美国煤炭巨头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投向海外市场。2012年前,美国煤炭的传统出口市场是欧洲地区,且以用于钢厂的优质冶金煤为主。但随后由于欧洲经济困局和环保标准的提高,其开始减少进口美国煤炭,在2015年欧洲的环境监管法律生效后,美国对欧洲的将进一步减少。亚洲国家随即吸引了美国煤炭企业的目光,亚洲地区的气价是煤炭的3~5倍,也为美国煤炭出口创造了好机会。
咨询公司伍德麦肯锡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大量中产阶级的崛起将带来强大的能源需求,预计2020年前煤炭会超过石油成为统治性的能源来源,全球2/3的煤炭需求增长可能来自中国的电力需求,仅靠中国的煤炭需求就足以推动煤炭业增长。
对美国煤炭出口来说,目前主要有两个制约因素:一个是港口吞吐量不足,另一个是煤炭硫分偏高。目前,美国铁路和港口的最大出煤量只有1.2亿吨/年,而且大部分煤炭是从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出海,尤其在东部地区,由于港口水位较浅,需用小船将煤炭送到大西洋上,再用传送带送上大船,经海上运往亚洲市场,这样不仅成本高而且时间长。
针对这一难题,美国煤炭企业计划,2015~2018年在西北部的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建6个煤炭码头,预计能为美国新增约1亿吨/年的煤炭出口能力。2011年,多名国会议员联名要求美国内务部加速对这些设施建设的审批,但由于遭到环保团体的强烈反对,这些项目迄今为止一个也没有通过审批。
另外,美国出口的有低灰分、高硫分、高黏结性和低灰熔点的特征。因为硫分过高,美国的煤炭在作为动力煤使用时面临因硫分高而不能单独燃烧使用的问题,虽然与低硫煤混合后可使用,但又有一个配煤比重与配煤成本的问题。而且过高的黏结性与偏低的灰熔点,会造成某些类型锅炉排渣困难。这些使用中的问题,需花时间与精力来认识和解决,也成为美国煤炭在亚洲地区“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