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浙江检验检疫局通报了2013年浙江口岸进口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根据通报,浙江辖区去年进口铁矿712批,重量4808万吨,货值62亿美元,而其中检出批次不合格率高达68%,货值34亿美元。
浙江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处长骆江洪介绍,浙江是工业产品进口大省,去年浙江进口额为870亿美元,列全国第6。其中355.4亿美元的货物在浙江检验检疫局辖区进口目录内,并最终被检出不合格2967批,货值55.3亿美元。
从此次被通报情况来看,包括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在内的进口资源化矿产品问题较多。
数据显示,去年浙江辖区进口铁矿712批,重量4808万吨,货值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8%、29%和26%,检出批次不合格率高达68%,其中品质不合格404批,涉及重量2644.5万吨,货值3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24.4%和21.9%。
浙江检验检疫局化矿科科长何涛介绍,铁矿石不合格主要涉及品质问题和短重问题。检验检疫局部门出具检验证书后,企业即可通过证书向外方维权。不过,部分小的钢铁厂及贸易商,因为合同订制比较粗糙,在品质问题上通常会吃亏。
另外,去年浙江辖区进口煤炭重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但批次不合格率为25.7%。
据了解,浙江进口煤炭主要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非。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批次不合格率最高,占不合格总批次的63.5%。
浙江检验检疫局方面还提出,目前进口石油原油检出短重问题严重,存在较大的贸易欺诈和质量安全风险。2013年,浙江共检出短重超过5‰的不合格进口原油33批次,重量1.7万吨,涉及金额1277万美元,同比分别上升57.1%、46.0%和35.6%,创下历史新高。而产地为阿曼和巴士拉的多种轻质原油硫化氢含量较高,对装卸港区有较大环保压力。
浙江检验检疫局方面表示,浙江将推进进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重点敏感进口工业产品检验把关力度,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和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