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多发,被视为武汉市高污染源的武钢集团外迁计划再度受到民间关注。
3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在武钢集团内部,关于武钢集团外迁的说法再度兴起,不少员工开始筹谋外迁的打算和生活、工作安排。而防城港项目可能将是承接武钢集团外迁的核心区域。不过,目前,在官方层面,外迁计划尚未正式搬上台面探讨。
但在这些内部人士看来,武钢外迁将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和是否全部搬迁的问题而已。”
启动外迁?
2012年5月,武钢集团位于广西防城港的项目正式获批,随后开工建设,随着项目的推进,而武钢集团外迁过去的说法也逐步多了起来。
“当时本部就已派了一批人员过去筹建项目。”武钢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这些人过去后,大部分人的工作地点基本上就会被定位在防城港了,如无特殊情况,集团鼓励其在当地留下来工作。此后,技术岗位的员工将会被陆续外调。另外,一部分新招的年轻人的就业地点也会以防城港为主。
武钢所处的青山区政府人士也透露,武钢外迁的说法已在内部范围内非正式讨论,但因为涉及到的工程巨大、人员众多、关系复杂,即便是初步的方案也未成形,现在都只是停留在初步的讨论和准备阶段。
但这种外迁的传言已让不少员工开始考虑后续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武钢焦化厂一中层透露,虽然集团上下尚未就外迁的事情给出明确的说法,但员工基本都已在为后续搬迁后做准备,“比如考虑转岗、换工作甚至安排家里的各种事情等。”
一位长期关注武钢的行业分析人士坦言,从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推出政策,引导大批钢企外迁,优化产业布局,而从其引导的思路看来,基本都是将位于内陆的钢企迁往沿海地带。
在此之前,我国75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地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且排名靠前的前十大钢企,大都地处内陆,随着行业整合的加剧,部分钢铁企业开始外迁至沿海地带或物流条件更好的地区。目前,除了已外迁的首钢、重钢和广钢外,包括宝钢、武钢都有外迁的说法,但目前实施程度各不相同。
而从城市环境的角度考虑,虽然曾经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但钢铁行业却属于高污染的行业,在武汉坊间,武钢集团被视为当地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从物流成本因素考虑,武钢也应该外迁到沿海地带。
地处内陆的武钢集团,铁矿石8成以上依靠进口,需依托舟山附近的港口进行江海中转,与其他企业相比,这部分物流成本每吨要高出160元,而按其年均2000万吨铁矿石进口量计算,比其他企业年均物流成本就要多30多亿元。
而防城港地处广西沿海,其铁矿石通过海运后可直接上岸,就地加工。目前,除了鄂钢外,武钢的另两个生产基地为广西的昆钢和柳钢,如果本部迁移过去,三基地“汇合”的聚集效应会更加明显。
另外,武汉本部的产能规划也已只减不增。按照武钢集团对外公布的数据,其旗下的生产基地包括昆钢、柳钢、广西钢铁、鄂钢和武汉青山本部,总产能已超3000万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武钢防城港基地建成后,广西钢铁与武钢需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其中,广西压缩粗钢570万吨,武钢则需压缩500万吨。而若实施二期工程,防城港的产能规划为3000万吨。“这意味着,青山本部的产能也将有大部分要被淘汰掉。”上述内部人士指出,目前,本部的产能缩减计划已在逐年实施。
外迁的阻力
这个庞大的外迁工程若要实施,最大的难度在于职工问题。
武钢本部厂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占该区面积1/4,其所处的位置,是青山区最核心和最繁华的地段,在武汉本土,武钢相当于青山区的说法在坊间也被认可。
该区域居住人口达数万人,绝大部分是武钢新老职工,且诸多家庭多代人均是武钢职工,“要将这批人从武汉迁至其他地方,难度很大,但如果减员或裁员,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要实施难度很大。”
而地方政府的税收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湖北省,虽然有湖北中烟和东风汽车与之竞争,但武钢集团占据纳税冠军宝座的时候仍占多数。
“一般来说,地税都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征收。”一位税务系统人士解释。而如果武钢集团外迁至防城港,意味着武汉市青山区的地税收入将被“腰斩”。“一般来说,地方政府不太会愿意放行。”
其还举例,去年,武汉市另一纳税大户,在广州设立一家实行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其向广州当地缴税,此举,让武汉市一年税收减少10多亿元。
青山区一政府人士则坦言,双方之间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协商,比如通过对销售中心或其他营利的核心资产进行一些特殊的税务方式处理,以减少损失。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武钢整体外迁的难度也很大,分析师指出,按照目前的盘面,武汉作为武钢大本营,其销售终端市场主要集中在武汉及周边的华中区域,而这部分市场也是国内钢铁市场的主流消费市场之一,若整体外迁至防城港,可能在这部分市场有一定损失,武钢不一定愿意这块市场受损失。
上述集团内部人士指出,“从未来趋势上来说,武钢本部向防城港迁移的可能性十分大,但需要慢慢规划和部署。”一个更可靠的设想则是,武钢集团将总部和硅钢事业部、冷热轧板等盈利能力略强的项目留在武汉,其余项目被转至防城港,而税收方面则可以通过一些缴税方式让武汉市尽量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