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氏能源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铁矿石境外衍生品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包括掉期、期权、期货在内的美元结算的铁矿石交易量超过5300万吨,比上一次级类超出近60%。而清算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0%,超过99%的现金计算的衍生品是以普氏TSI指数进行清算,而新增交易量近35%来自亚洲公司,且主要来自中国,显示大批中国铁矿石厂商进入国际铁矿石衍生品市场。
相比于境外美元结算的铁矿石市场,国内铁矿石期货发展更为迅猛。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主力9月份合约上,国内铁矿石期货日最大成交量为3月24日的132.68万手,以每手100吨计为1.32亿吨,市场成交非常活跃。
“如果按照当前速度发展,美元结算的铁矿石衍生品市场将在2015年与全球现货市场规模相当。而一旦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实现跨境结算,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放大。”普氏能源公司TSI中国钢铁指数中国区经理江南表示,全球所有的铁矿石衍生品合约包括大连商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等都在强劲发展当中,铁矿石衍生品市场并非零和效益,而是发展无止境。
目前,新加坡交易所的铁矿石掉期市场为非实物交割,而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市场为实物交割。但是,包括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在内的国际三大矿山都没有参与铁矿石衍生品市场交易。
但是随着铁矿石供需形势的变化,供大于求格局日益凸显,矿山参与期货等衍生品市场来实现套期保值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关机构预计,明年可能是矿山企业大规模参与铁矿石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年份,因为增产压力在明年格外突出。
面对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铁矿石现货市场的地位日益尴尬,且越来越边缘化。业内人士透露,在2013年重启的日照铁矿石交易中心,实际现货成交量不足1000万吨,而2012年1月份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共同发起设立国家级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实际年度成交规模仅仅停留在千万吨级别,且交易商数量日益稀少。
长期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在铁矿石定价上不满的呼声甚高,认为高高在上的铁矿石价格严重制约着行业的效益。在打破了长期协议价之后,中国开始探索新的铁矿石定价模式,建立国际性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心是其中之一。
如今,随着全球铁矿石衍生品的快速发展,铁矿石现货交易模式日益落后,日益边缘化,金融主导定价的模式已经喷薄而出。可以想见,一旦中国铁矿石期货实现跨境结算,钢厂将通过中国期货市场实现自己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