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钢铁业的退出障碍

钢铁业的退出障碍

      产能过剩、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消息甚嚣尘上。2013年下半年以来,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上升至70%。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末,这个数字也只有57%。另据中钢协透露,今年一季度钢协会员企业将整体亏损。这些消息不断搅动着市场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引起人们对“系统性风险”的深深担忧。

  钢铁行业(行情 专区)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会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把整个行业拖下水,进而动摇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了解钢铁行业陷入目前困境的症结所在,就知道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混淆企业与行业,是产生错觉的主要原因。有报道称钢铁企业“卖一吨钢赚一根冰棍钱”,确实有部分企业巨额亏损,拉高了钢铁行业总体负债水平,个别企业甚至已资不抵债。但并不是全行业都如此。

  中国有炼钢能力的钢铁企业约500家,加上独立轧钢和深加工企业有近万家,是一个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如果按利润率对钢铁企业进行排序,排在队尾的企业作为“边际生产者”,能跟随市场信号适时停产、复产或者永久性退出,市场供求关系将很快回归常态。

  这也正是近几年来中小钢铁企业主导的长材和钢材深加工市场发生的情况。这些企业一般不会做“亏本买卖”。但在大型企业主导的板材市场,一些企业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即使没有销售毛利甚至没有边际贡献,也不及时调整生产节奏,再加上热连续流程停产复产代价大的工艺特点,在产能存在过剩、需求增长放缓的市场环境下,进入“越亏越干,越干越亏”的怪圈。

  这种“亏本干”行为,一方面因自身亏损拉低了行业利润率平均数,另一方面抬高了原料价格,压低了钢材价格,使行业增值空间被不合理地压缩。

  可见,中国钢铁行业效益不佳的主要根源是市场失灵造成的退出障碍。如果这个障碍消除了,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边际生产者”(或一些企业中部分业务单元)能够顺利退出市场,势必大大改善钢铁行业的生存环境,使整个行业回到良性运行轨道。由于钢铁企业之间的债务链关系很少,部分企业退出市场不会在业内产生连锁反应,不可能发生所谓“多米诺骨牌”效应。钢铁行业存在退出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既有技术经济方面的,更有体制机制和管理方面的。在一定限度内,坚持亏损生产比停产的损失可能要小,从技术经济角度衡量,不停产是合理的;一些企业产业链长,其部分工序(例如炼钢、轧钢)的亏损可以用其他工序(例如矿山)的盈利来弥补,从技术经济角度看虽不合理,但为企业不停产提供了客观条件。

  在体制机制方面,政府干预过多,税收利益高于投资者利益,对本地企业放松环保等执法,甚至给予亏损企业高额财政补贴等。在企业方面,则主要是国企的僵化机制,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关系。

  因此,消除钢铁行业退出障碍,在根本上要寄希望于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彻底改变行业运行环境和机制。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钢铁“泥潭”:消费已到历史性峰值?

上一篇:钢铁业转型遇紧要关口 提档升级切勿一拥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