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钢协最新数据,今年1~3月,重点钢企累计亏损23亿元,其中3月份虽盈利5亿元,但却无力扭转1~2月的巨损,一季度钢铁主业整体亏损41亿元。
“真实的亏损情况,可能比财报上严重。”有钢企人士指出,很多钢厂在报表处理上采取变通措施,如不同程度地延长折旧年限。
某国有钢企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行业好的时候,精力主要放在生产上,现在行业如此惨淡,倒不如来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现在(钢铁行业)进行的国企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4月19日表示,当前宝钢、鞍钢、河北钢铁(000709,股吧)等国企的改革都在深化。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惨淡的产业形势下,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其方向就是体制改革,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营销模式的变革或将是改革的突破口。
重点钢企一季度亏损23亿
对于式微的钢铁产业而言,今年一季度的成绩单注定让外界再次失望。
在中钢协最新的数据中,3月份重点钢企盈利5亿元,但经历1~2月份的巨亏后,已无力扭转大局。
在4月19日某钢铁产业研讨会议上,王晓齐透露,今年1~3月重点钢企累计亏损23亿元,钢铁主业整体亏损41亿元。
中钢协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28亿元,其中钢铁主业亏损47亿元。
王晓齐同时透露,2013年国内钢铁业实现利润229亿元,其中投资收益178亿元,钢铁主业盈利51亿元。
对此,某国有钢企人士并不认同,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钢企的所谓盈利,更多还是财务技巧方面。”
事实上,如从市场层面来看,上市钢企一季度日子并不好过。反映在A股上,韶钢松山(000717,股吧)一季度预亏逾3亿元,华菱钢铁(000932,股吧)预亏1.1亿元以上。
“真实的亏损情况,可能比财报上严重。”南京钢铁董事长杨思明指出,很多钢厂在报表处理上采取变通措施,如不同程度地延长折旧年限。
不过,在上述国有钢企人士看来,纵然钢企在财务技巧运营上各展神通,但终端钢价的“跌跌不休”,让上游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中钢协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SPI)降至95点以下,连续6个月低于100点,创20年最低水平。
在山东某钢企销售部人士看来,钢价下探直接触及企业资金周转,对于负债率普遍偏高(在60%以上)的钢企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该省已有35家钢铁企业处于累计亏损状态,亏损企业数量比2013年底增加23家,占纳入统计企业总数的47.95%。
据王晓齐透露,截至一季度,钢铁主业已经连续10个季度亏损。在业内人士看来,钢铁的困局远未结束。一位分析人士称,“整体亏损意味着钢铁业进入真正的严冬,未来将有一批钢厂陆续退出这个行业。”
钢企改革最好时机
提及生存环境,某国有钢企销售部人士称,“特别是国有钢铁企业,因负担重,市场模式灵活度差,在微利时代的钢铁业里显得更加悲催。”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2014年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和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成为钢铁企业的共识。
在4月10日华菱钢铁2013年度股东大会上,董秘阳向宏透露,为响应湖南省国企改革政策,华菱已经在编制改革方案,将涉及国企员工持股等各个方面。
此前,湖南省出台“国企改革30条”,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国资证券化改革的基础上,在国企员工持股、企业负责人产生方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
在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看来,国企改革还有一个方向就是体制改革,比如鞍钢目前在试点内部混合所有制,体制的方向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据《中国冶金报》报道,鞍钢集团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由旗下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鞍钢重机公司合资组建鞍钢铸钢有限公司,开了鞍钢试点内部混合所有制的先河。
鞍钢决定以鞍钢重机公司铸钢厂经审计评估后的全部净资产作为出资,设立鞍钢铸钢有限公司,然后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收购鞍钢铸钢公司49%的股权。
王国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种混合应该说也是一种尝试和探索,不仅仅是集团说了算,还有股东会等程序,目的还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直供或成突破口
在王国清看来,惨淡的产业形势下,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
她认为,钢材的营销模式的变革,应该最先得到改变。“以往的国有钢企多依靠经销商,但随着钢贸商资金等问题显现,钢贸商的蓄水池功能正大幅缩水。”
据欧浦钢网(002711,股吧)消息,因商家订货减少,相关机构自2005年统计钢厂库存以来,钢厂月度期末库存量已经从400万吨~500万吨/月上升到去年的约1200万吨/月。
在王国清看来,商家无力接盘,钢厂销售压力陡然升高。加大直销已经成为大部分钢厂解决自身库存、提高效益的必要手段。
据了解,河钢集团去年曾定下直供直销60%产品的目标,而宝钢的直销比例达到70%以上,马钢直销比例超过50%、鞍钢天铁公司今年也提出直销55万吨高效材,直供户比例达到40%。
有业内人士称,钢材销售已经从代理销售为主向直销为主转变,此前,除汽车用钢等特钢以外,其他大宗钢材品种约有60%~70%是通过流通市场下游提供的。
不过,在中钢协的统计中,该比率提升仍任重道远。在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后,2013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钢材产品的直供比例达到34.6%。
“这个只能说越高越好,能达到50%肯定对于企业是好的,毕竟直供对于企业来说是长期稳定地保证了产品的销售渠道。”王国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
有行业人士曾表示,“钢铁物流是钢铁成本中占比巨大的一部分,如果钢厂能够延伸产业链,减少中间环节,为上下游做好服务,就可以压缩不少中间的运输成本和销售费用,还可能通过衔接中间的服务点挖掘新的利润。”
不过,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即便直销将提高资金周转以及盈利范围,但在销售渠道建设上,不管是国有钢企还是民营钢企都将面临资金压力。
在上述资深人士看来,随着钢厂的直销、直供力度不断加大,直销比例明显提高,进一步压缩了钢贸商的生存空间,使得钢贸业洗牌加速。
据公开资料显示,钢贸行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全国钢贸企业的数量已不下20万家之众。最近3~5年的时间,被认为将是钢贸业洗牌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