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港运资讯>秦皇岛港30年发展历程 强港脚步不停歇

秦皇岛港30年发展历程 强港脚步不停歇

    “码头挺立迎朝阳,美丽的港城伫立在渤海湾上”。

  今年70岁的王庆普,曾经是秦皇岛港的一名员工,他还能依稀记得有首老歌叫做《秦皇岛是个好地方》,他回忆起这首歌时说道:“一首老歌的开头就提到了港口,可见港口与秦皇岛之间休戚相关的紧密联系。”

  从1984年至2014年,细细品酌沿海开放30年秦皇岛港的发展历程,恰恰印证了30年来沿海城市发展一条必须坚守的内涵和原则,那就是,改革提供动力,开放才有出路。

  强港脚步不停歇

  退休多年的王庆普仍怀“港口不了情”,一直从事秦皇岛港的史志编研工作。

  “30年来,沿海开放给秦皇岛港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港口出现了建设高潮,港口的发展变化可谓一天一个样。”作为一名秦皇岛港的老员工,王庆普亲历并见证了港口的成长与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在一线进行装卸生产工作,那时候作业靠人海战术,卸2辆载重120吨的焦炭车,需要6个小时。再看如今,自动化装卸设备卸3辆装载240吨的煤炭车,仅仅需要6分钟。”王庆普说,6小时与6分钟的反差,已经让人不禁为现代化的秦皇岛港竖起大拇指。

  翻开厚重的秦皇岛港发展史,不难发现,沿海开放的30年,是秦皇岛港建设及技术改造速度最快的30年。

  在秦皇岛港迅猛发展的30年里,国内第一座现代化煤炭输出码头煤一期工程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二、三、四、五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六五”至“十一五”期间,秦皇岛港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73.22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30年投资额的52.63倍。秦皇岛港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生产泊位已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3个增加到43个。

  经过30年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秦皇岛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最大可停靠15万吨级船舶,煤炭设计通过能力由800万吨增长到1.93亿吨;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面积达249.8万平方米,最大堆存量为1027万吨;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卸车和装船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可接卸2万吨超长列车。

  从一系列翻倍增长的数字对比中也能清晰地看到,沿海开放的30年,也是秦皇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最多的30年。

  从1949年的23万吨到2001年的1亿吨,秦皇岛港走过了整整52个春秋;从1亿吨到2亿吨,秦皇岛港只用了6年。再看2011年,港口完成吞吐量2.79亿吨,是2001年1.13亿吨吞吐量的2.5倍。

  长期以来,秦皇岛港一直占据我国北煤南运下水量的半壁江山,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晴雨表”,被誉为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开放姿态促转型

  秦皇岛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风雨无阻。

  王庆普回忆说:“1995年至1997年,连续3年未达产成为当时秦皇岛港发展的一个坎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秦皇岛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步履维艰,吞吐量一度出现了下滑的局面。

  向世界大港迈进,秦皇岛港的发展不能仅靠单一的煤炭业务,以能源输出为主的港口功能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破除故步自封和“港老大”的陈旧思想,为此,秦皇岛港通过油品、杂货、集装箱码头的陆续兴建、扩建,积极扩展杂货、集装箱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

  随着钢材、进口大豆、玻璃、玉米、活牲畜等货源大量进港,秦皇岛港的杂货运输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07年,港口杂货运输吞吐量完成2388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矿石、化肥、散粮等接卸效率达到国内港口一流水平,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活牲畜出口基地。同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的集装箱运输长足发展,秦皇岛港开辟了集装箱航线8条,成为内贸运输航线上的干线港,由1985年的60标箱提高到2007年的30万标箱,并与中国海运、大连港集团共同组建了新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防城港对企沙煤码头粉尘污染整治进行验收

上一篇:盘江集团结构调整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