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需求不旺、下游库存高位、煤炭限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环渤海煤价从去年11月份开始下调,下跌到去年12月底的800元/吨;进入1月份后,呈继续下跌态势。到1月底,5500大卡市场煤已降到780元/吨,一共下跌了75元/吨。其中,去年11月份下半月下跌了10元/吨,平均每周下跌了5元/吨;12月份,下跌了45元/吨,平均每周下降了10元/吨左右;而今年1月份,一共下降了20元/吨,平均每周下降了5元/吨左右。此轮煤价下跌,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发布后,首次出现市场煤价大幅下跌,5500大卡市场电煤从850-860元/吨下降到775-785元/吨,两个半月下跌了75元/吨,下跌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下调幅度之大让人咋舌。对这段时间的煤价走势分析如下:
1.去年11月份煤价达到顶峰,出现高位下落。
去年9月下旬开始,受大秦线检修以及冬季前大量存煤等因素影响,煤炭抢购风在沿海地区蔓延,煤价呈现涨势,到了11月初,国内市场煤价达到顶峰,11月2日,环渤海5500大卡市场煤价为850-860元/吨。
具体分析这段时间煤价走势,去年9月份开始,受增补库存、提前为冬季备煤和大秦线即将检修等因素影响,煤价开始企稳,呈小幅上调态势;进入9月下旬,山西金海洋元宝湾矿难发生后,中煤井工矿井和朔州整合矿全部停产、等待省政府验收,恰恰赶上铁路“开天窗”检修等双重因素影响,大秦线运量每天减少约25万吨,其中秦皇岛港方向减少20.6万吨,进而造成北方秦皇岛、唐山等港口库存持续低位,用户普遍存在恐慌心理,加速了市场煤价的上扬。到去年10月17日,部分经销商已将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煤提高到860元/吨,创2008年10月底以来煤价新高。当时的煤价高位主要原因是大秦线检修之前的抢运和检修期间,由于忐忑心里和资源紧张,煤炭价格呈现上涨趋势;检修结束后,由于北方各港口存煤持续低位、库存恢复缓慢,港口存煤少造成煤炭价格仍处于快速上升态势。随着铁路检修的结束、山西煤矿的复产,资源调进量恢复正常,而进口煤价格大幅下调、大量涌入,下游用户存煤增多,购买积极性下降,环渤海市场煤虚高,处于有价少市的状态,煤价到10月底基本止涨趋稳,并于11月份呈现下行。
2.去年11月底,发改委下发的“限价令”,加快了煤价下跌。
去年11月份,正值煤电双方博弈之时,煤炭企业全力向上扛价。主要需求方:电厂却是力争多存煤,以争取新的一年在煤炭价格博弈中掌握主动权。正在这个时候,国家发改委的“限价令”出台,要求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市场煤在新的一年控制在800元/吨以里。本来按照市场规律,市场煤价应呈小幅回调态势。此次煤炭限价令的出台,加剧了煤价的下跌速度,12月份,环渤海煤价呈现大幅回调(每周下跌10元/吨左右),中煤、神华等央企带头执行国家限价要求,主动下调煤价,同煤、伊泰、蒙泰、山煤等大型煤企纷纷效仿,下调市场煤价格。到12月底,大部分煤炭运销企业将5500大卡市场煤控制在800元/吨以下水平。
分析去年11-12月份的煤价大幅下跌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需求走软、下游库存高位造成的,确实是市场供求变化促使煤炭价格下跌;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国家发改委出台“限价令”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煤价下跌。而进入2012年,由于市场需求仍然不好,春节将要到来,工厂面临停产放假,而这时市场煤价起点很低,从800元/吨的基础上继续下降。
3.下游电厂提前存煤,存煤数量高,打击了煤价。
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煤炭需求激增,加之大量火电机组不断上马,煤炭消耗增加,迫使下游消费企业大力增加存储煤能力,加大采购力度。尤其沿海火电厂在用煤旺季来临之前就大力存煤,增加存煤数量,电厂纷纷增加堆场垛位,发挥储煤基地作用,到11月底,全国重点电厂存煤数量达到8300万吨,存煤可用天数为19天。其中沿海六大电厂存煤总量达到1317万吨,存煤可用天数为21天;存煤的高位促使电厂购煤欲望降低,采购积极性减弱,相应降低了接货价。而进入1月份,春节期间,我国主力电厂存煤竟然高达8934万吨,可用天数为20天。
利用储煤基地大量存煤既避免了煤荒,也平抑了煤炭价格,使电厂用煤告急的现象减少。以浙能集团为例,去年夏季以来,浙能集团存煤(包括电厂及接卸港、储煤基地存煤)一直在30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春节期间消耗减少,库存增长更是迅速,目前浙能集团存煤数量高达445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他电厂:国电、华能、大唐集团沿海电厂存煤数量也处于高位,下游消费企业存煤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储煤基地的加快建设,平抑了市场煤价。
4.经济发展增速减缓,需求平缓,减少了用煤需求。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今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方面,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采取控制措施,势必减少煤炭消耗;进口煤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挤占了部分国内市场份额。
从宏观层面看,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开始回落,实体经济受到国内外形势较大影响,南方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耗煤和耗电量均有所下降。国家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必将影响下游产业对能源和矿石、钢铁的需求,煤炭市场需求难以预测。内外因素作用,降低了市场煤价。
5.前期进口煤较多,库存亟待消化,影响了国内煤的采购。
我国进口煤炭总量的75%左右输往能源缺乏的华东、华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余输往内陆地区;很多进口煤进入电厂库存后,很长时间才消化殆尽。去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煤炭进口国需求平稳,进口煤价格持续下跌,外煤价格和质量优势进一步显现,我国沿海地区煤炭进口量迅速恢复并呈爆发式增长。我国广东、广西两地进口煤较多,其中广东地区进口煤数量超过4500万吨,广西进口煤为2726万吨,山东进口煤为1705万吨。
具体到电厂方面,国电、大唐、华能等电力集团均增加了进口煤数量,而地方电厂粤电、浙能、山东电等用户进口煤也呈增势。很多沿海电厂进口主要以印尼、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煤为主;在去年9月份大秦线检修之际,全力采购进口煤炭作为补充,采购完毕后,受需求减弱、电厂日耗减少等因素影响,所存煤炭难以消化,对国内煤炭采购的欲望降低,压低了国内市场煤交易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