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工作面和1354工作面是岱庄煤矿新布置的2个充填开采工作面。为降低工作面掘进成本,他们针对2个工作面临近的实际,利用联络巷将2个工作面贯通,同时在回采过程中采用沿空留巷技术,节省了1条130余米的巷道。
“这是我们优化工作面设计,降低生产成本的尝试,也是‘依优促优’的事例之一。”该矿副总工程师李秀山说,为最大限度降成本、提功效,该矿确定了通过优化工作面设计、优化劳动组织、优化材料选型,达到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的工作思路。
受 地质构造影响,该矿把降低掘进量作为深挖内涵降成本的首要途径。加快1300采区的开拓是尽快形成3331生产组织模式的关键,在1360轨道顺槽掘进过 程中,该矿对煤层走向和倾角进行全面分析后,及时调整巷道开门口位置和方位角,从而减少10米全岩巷道的掘进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前找到3下煤 层,缩短了外围巷道的准备时间。
尝到优化设计降低成本的甜头后,该矿更加精打细算,他们在安装2354工作面充填管路时,根据现场条件及时优化方案,实现了利用2353工作面沉淀池同时对2354和1351工作面进行服务的目的,累计节省费用30余万元。
在 生产组织方面,他们以“集约化生产、高效生产”为目标,在集中力量收缩完成了315西、485区域煤炭回收的基础上,将2个采煤队全部集中到了7300采 区组织生产,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该采区7个条带工作面的回采任务。实施集中生产与以往分散生产相比,商品煤单位完全成本同比降低了近8元。
该 矿在优化劳动组织实行集中生产的同时,还针对410西部只有膏体充填队一个单位生产的实际,探索实行了大采区管理。将该区域内的生产、提升运输、排水等系 统全部由膏体充填队管理。区队实行“一岗多职、一人多证”,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每班节省8个人工,一年累计节省费用近60万元。
“支 护材料费占巷道掘进总费用的70%左右,通过选用塑料假顶网,不仅降低了支护费用,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人工效率。”该矿综掘二队党支部书记赵明亮谈到“三 优”工作时,向笔者谈起了他们刚使用的塑料假顶网。该网重量是原菱形网的十分之一,原来一个班需安排5名职工往迎头运送菱形网,现在只要2人就能完成。不 仅材料运输便捷了,而且1平方米的塑料假顶网还比原菱形网节省10元钱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