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装备更新,前冲有力。经过“十一五”建设,陕西煤矿、火电企业,电网公司装备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国有大中型和新建煤矿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地方煤矿的关键设备以旧换新,技术含量明显增高。许多煤矿的采煤机、掘进机、运输系统等核心设备,由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进口和国内最先进设备武装,达到了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煤业的百万产值利税比、千万元产值能耗比、百万吨死亡率全面刷新,安全生产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现正建的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项目54个。其中,纳入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36个,建设规模2.4亿吨,总投资1570亿元。榆神、榆横、神府、府谷等国家重点建设矿区和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在建或建成投运,煤矿采煤机械化将达到95%,煤矿采区回采率平均达到75%以上。
陕西火电企业通过实施“关小上大”,加强对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新建火电机组均为单台不低于60万千瓦的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超临界,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由陕西能源集团投建的陕西单机容量和组装机容量最大的清水川火电厂,是世界第2座百万千瓦空冷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采用国内首台国产总线控制的秦岭电厂,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大容量火电机数字化控制、监视、管理自动化。其集空冷塔、烟囱、脱硫塔为一体的“三塔合一”工程,是亚洲最高的冷却塔。等离子点火应用、大型火电机组DCS控制系统、火电机组状态及性能全息诊断、静电除尘高频电源技术等先进技术正装备或即将配备,许多火电企业装备技术已居全国前列,有的配备达到世界水平。
陕西电网紧跟国家电网建设步伐,在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能源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大范围优化配置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投运的750kv延安洛川变电站,是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配网自动化终端等重点设备将在新建工程中广泛使用,坚强特高压智能电网正在推开。
(六)技术创新,前局辉煌。陕西煤业、电力科研与设备制造业能力较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电力、煤业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16家,50余个专业学科和9个国家一级学科。科技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万余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科研带头人93人,教授236人,副教授4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204人,硕士(含海归)1201人。科研装备总数25000余台(套),人均科技装备105万余元,年投入研发经费近10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共取得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64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519项。在全国颇具影响,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热工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等均是承担国家多个能源项目研发,大型火电厂、高压电网及煤矿施工设计的著名院所。陕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产学研结合,针对生产运行技术难题,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积极组织有限科研力量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弹性队伍实行多项单点冲击,并形成强大合力进行重点突破,科技攻克。求取掌握支撑煤业、电力发展的核心技术,推动陕西煤业、电力企业由规模带动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陕西优先销电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认识,各方利益诉求相兼顾。要充分认识到: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核心是电力。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节能减排,大力推动原煤转化是全球性战略行动。调结构,转方式,促投资,稳增长是发展大势。从粗放式发展到外延式规模扩张,再从产能过剩到竞争的优胜劣汰,实现绿色、低碳、高效、智能发展的内涵式质量提升是市场经济实践证明的产业发展规律。当前处于战略机遇期和改革攻坚期十字路口的陕西煤业、电力,既面临总体有利的发展环境,又面临严峻形势、艰巨任务和巨大挑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加快煤向电转化是一条较好路径。应争坐头班车,胜利转移。那种死守产煤、卖煤,随煤市价格上行下跌,或萝卜快了不洗泥,或亏损、停产、倒闭,听天由命的生产模式必将淘汰出局。更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要乐观的看到: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从现在起直至2050年,煤电装机规模达到13.2亿千瓦,煤电发电量达到5.6万亿千瓦,全国电力供需才能平衡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空间。要通过煤转电后原煤产销扩大,就地汲纳发电的算账对比,看到财税增加,就业扩大,环境提质和以煤炭、电力两业为龙头,带动载能工业、城镇供热、民用建材、煤炭选洗、大用户直供的发展和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瓦斯气、矿井水等综合利用及智能电网发酵衍生的潜在收益。要以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在国家税赋大多上划,费收多留县区的现行财税政策下,客观对待现阶段产煤县(区)义务教育、公费医疗、养老统筹、社会就业、复转军人安置、城镇化建设等事权增多,而财政以煤业费收为主并新增不足实际,在煤向电转化上给予倾斜。增加省级财政和信贷力度,扩大转移支付。对新上煤转电企业执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达效后缴纳的地方税上切出一块归县区。同时,推动煤业、电力长期供需合作,求取互降成本之效。以此调动县区自觉转变增长方式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合力共驱煤、电两业科学发展。
(二)适度超前,装机电网建设相配套。据国家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预测,2015年华北、华中、华东、南方两广等16省增加外电送入1.6亿千瓦,其中,由大型煤电基地跨区、跨省送入17050万千瓦,包括由陕西通过华北、华中、华东电网外送重庆、湖南、江苏、山东等省市的2370万千瓦。到2020年,GDP占全国59%的东部地区,对外能源的依存度将超过70%。电力工业是先行产业,其发展应早于需求“半拍”。为此,陕西更要用足、用活、用好西部大开发和煤电基地、煤炭基地及西电东送政策,加快建设。首先,针对我省电力外送通道欠缺短板,加快建设电网与现行装机匹配,改变“窝电”现状,使火电企业年5000小时的欠负荷运行提升为年7000小时的满负荷运行。其次,抢先同步配套建成电送华北、华中、华东的煤电基地和七大电力外送通道,做好需电即送准备。力争陕西电力早受益、早壮大、向电力大省迈进。万万不可再失良机。确保电厂发下电,送得出,不窝电、不闲置。第三,现阶段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争取国家早日批准陕北、彬长等大型“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建设,配套争批陕北-河北南网扩建,榆横-山东输电通道,陕北府谷-华东(浙江、江苏),彬长-江苏等特高压输电通道开工。第四,结合国家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规定,在国家“十三五”规化制定时,尽可能将符合陕情的电源、通道建设多列进去,并在省内项目中优先开工建设,做到电源、电网同步实施。
(三)合纵连横,电市扩展巩固相呼应。陕电外送,要内聚合力,外加推力。内聚合力就是省上、地方多个层次要与央企驻陕企业、外省驻陕企业密切联系,共同树立抢先准备意识,共同推动陕电外送。外加推力就是各扬所长,相互借力形成综合优势,整体前动。因此,我省各级有关部门、驻陕企业要按职责及业务关系,从多个渠道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央企总部给予自上而下的纵向支持,获取更多电力外送指标。要再打横向经济牌,由相关部门牵头,吸收省内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加盟,组成若干横向联合的代表团队,分别出访华北京津冀鲁、华东苏浙、华中鄂湘赣渝等电力调入省(区)开辟供电市场,达到扩展一省一市,就巩固一省一市的目的。也可利用多种协作方式对外送电,换取紧缺物资、设备及高新技术,争取更多的官方、民间,资金、技术来陕开办企业,为陕西进一步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循环出力尽职。
(四)创新求进,技术管理提升相同步。陕西要借助我国煤电技术世界一流、智能电网总体世界领先,特高压输变电世界最高等级,煤炭采掘业先进的技术优势,加快煤业、电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煤业、电力企业的投入产出效能、节能减排效能和绿色环保效能。在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政产学研中相结合前提下,以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加强煤炭企业、电力企业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递进升级。对技术创新获得重大突破的项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税收减免并给予资金奖励。同时,大力推动管理创新,及时借鉴世界煤业、电力企业管理制度,改良现有管理模式,求取与装备更新带来的新工艺流程、技术操作,运行方式相适应,实现技术与管理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