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湄洲湾北岸热浪滚滚。北岸东埔镇梯亭村前的海滩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湄洲湾煤炭基地一期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天蓝色挡风网围成的巨型煤炭堆场已建成;连接水中码头与陆上堆场的引桥、引堤上,长长的输煤皮带机正紧张安装中;深植于海水的码头上,四台全新卸船机巍然屹立,准备迎接入港的运煤船只……
这个煤炭基地由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分三期进行,总投资将达78亿元。一期工程完工后,煤炭年吞吐量将达到1500万吨;二期、三期工程年设计吞吐量分别为2500万吨、4000万吨。“三期工程建成后,这个项目将成为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煤炭供应、储备基地。”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北煤南运:投产倒计时
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是国家北煤南运战略的重大支撑项目。“一期工程于2010年10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同期动工,主要包括深水码头、引桥引堤和煤炭陆地堆场,总投资21.75亿元,目前已完成18.8亿元。工程建设即将全面完工,7月底开始单机调试,10月初正式投产。”国投湄洲湾港口项目经理介绍说。
从陆地前往深水码头,要穿过一个面积达66.3万平方米的庞大堆场,大概相当于93个标准足球场。“这里功能齐全,不仅能储煤,还能开展高附加值的配煤业务,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煤炭。”这位项目经理说。
穿过堆场,踏上长达1576米的引堤、引桥,一眼就能看见远处深水码头上屹立的四台卸船机。公司工程部经理戴天棋介绍说,码头水深19.2米,已建成10万吨级、7万吨级两个卸船泊位,“大型运煤船靠泊后,两台卸船机同时作业,每小时卸船量达到3600吨,传输皮带机的作业量达到每小时3600吨”。
引堤引桥上的廊道内,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安装皮带机。今后,将有一船船从曹妃甸、秦皇岛乃至印尼、越南等地漂洋过海而来的煤炭,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就将从这四台卸船机输往皮带机、再装入陆地堆场,然后装车运往各地。
环保配套到位:打造生态港口
海边风大,煤炭转运、储存过程中如何做到不扬尘、不污染?
记者在现场看到,煤炭堆场的四周,已建起了高达20米的挡风网。总长达3公里多的巨型挡风网将煤炭堆场“包裹”得严严实实,以防止煤尘四散飞扬。在堆场内部,还安装了测风、测尘等一批传感器,并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喷淋头。据悉,喷淋是目前最有效的除尘工艺,当堆场内煤尘量达到一定程度,喷淋头将自动开启除尘。
“安装防风网花费1.4亿元,这还不到环保投资的一半,地上、地下全部环保投资约3亿元,占一期工程总投资的1/7。”戴天棋说,除了堆场储存时全力防风,从深水码头到堆场的1.5公里皮带机上,也安装了全封闭装置,杜绝了露天输送中的扬尘现象。“此外,以后在火车装车、堆料机运煤等细小的工序中,防尘措施也都考虑周全,将用最先进的环保工艺,最大限度减少煤炭造成的污染。”戴天棋补充说。
“东埔镇有11个村庄,有4个村庄紧邻着码头,如果环保不到位,群众肯定不答应。今后我们项目产生的废水都不会直接排放,而是用来喷洒除尘,打造循环利用的环保港、生态港!”公司负责人说。
疏运体系完善:发挥中转功能
“一期工程每年卸船的1500万吨煤炭中,计划680万吨供应湄洲湾火电厂,720万吨经向莆铁路供应沿线企业,100万吨走公路供应省内用煤的中小企业。”戴天棋介绍说,目前支撑这一计划的疏运体系已经基本具备:国投湄洲湾第二火电厂与煤炭码头是“邻居”,用皮带机即可传送;国投港口铁路支线完成征地拆迁,未来码头可直通向莆铁路,实现港铁联运;疏港公路已经建成通车,汽车装煤后可便捷通往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