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河北上半年增速5.8% “钢老大”转型步履维艰

河北上半年增速5.8% “钢老大”转型步履维艰

    河北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经济增速5.8%,比去年同期8.7%的增速下滑了2.9个百分点。不过,这一数据已经比一季度有所好转。
    经济总量曾多年位居全国第六位的河北,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只有4.2%,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
    “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低开,GDP增长4.2%,进入二季度,全省加大稳增长、治污染、调结构各项措施落实力度,上半年经济呈现了温和回升态势。”河北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景祥在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说。
    而做为“钢老大”的河北当前最大的困难在于,在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过程中,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尚处于“青黄未接”状态。
    主要指标向好
    今年一季度河北经济增速大幅放缓,而上半年5.8%的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年初经济的颓势,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
    河北省委研究室经济信息处调研员马建章表示,二季度的回升,与工业、进出口、服务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向好有关。
    上半年,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比一季度回升了1.1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总值增长8.0%,比一季度回升了3.5个百分点,进口总值增长11.4%。此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增速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2%。
    “评价上半年经济运行,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中向好。”杨景祥说。
    处于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周边省市北京、天津的经济增速也不容乐观,但河北上半年的抗跌能力要强于两省。
    为保增长,河北提出了1.2万亿投资大单,约占2013年河北GDP总值28301万亿的35%,投资于交通设施建设等六个领域,以“努力遏制投资增速回落状况,促进河北经济企稳回升”。
    保8难度仍大
    “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压钢减煤任务重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张庆伟在7月16日的河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说。
    虽然河北今年上半年经济渐有起色,但5.8%的增速,与其全年8%的目标差距还是甚远。
    “今年经济下滑很重要的原因是河北砍掉钢铁、水泥、玻璃等落后产能,导致增幅下降。”河北社科院原副院长杨连云说。
    河北钢铁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之首,是主导产业之一。按照河北“六六四三工程”部署,到2017年河北要压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占全国总目标8000万吨的75%。今年压钢目标是1500万吨,占全国总目标2700万吨的56%,压减产能涉及106万人再就业。
    “压缩钢铁产能,涉及到直接就业约20万人,经济就业约40万人。”马建章坦言,现在河北已经关停了1500多家企业。
    张庆伟曾透露:河北每压减1000万吨钢铁产能,企业至少损失300亿元,上万人下岗或失业。按此,单是压缩钢铁产能这一项,今年企业至少损失450亿元,至2017年损失1800亿元。
    结构调整换取了经济质量的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同比下降4.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09%,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但在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过程中,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尚处于“青黄未接”状态。
    “新兴产业有,但是比重不大,钢铁砍掉那么多产能依旧还是最大的产业。”杨连云说,河北砍掉钢铁、水泥等主导行业的落后产能,但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并未形成。
    去年,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8%,迄今为止第一次超过10%,相比北京战略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超过50%的贡献率而言,比重过小尚未成熟。
    河北发展最大的机遇—京津冀一体化,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极。虽然京冀两地的产业转移对接已然开始先行一步,但专家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对于今年河北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是有限,更多是长远效果。
    “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战略,是一个长期战略,需要30-5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完成的。”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说,在短期内,产业、地域、交通等各方面难以达到相对理想化的状态。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韩国对中国钢材进行反倾销调查

上一篇:中钢协副秘书长:钢铁业进入“零”利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