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气候行动网络(CAN-E)、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欧洲政策办公室、健康与环境联盟(HEAL)等五家机构共同发布了一份题为《欧洲最脏的30家燃煤发电厂:欧盟的燃煤发电厂如何消解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相对低廉、欧盟排放交易框架内的污染许可价格低等因素使得欧洲的燃煤发电量正日渐上升。
报告于上周发布。报告指出欧盟电力领域现行的气候变化、能源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监管政策不够严格,无法有力推动欧盟从用煤转向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效。欧盟及其成员国必须尽快减少其燃煤发电量,否则将无法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目标。
德国和英国虽然号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军国家,但近年来,德国发电使用的煤炭量是欧盟国家中最多的,而英国紧随波兰,位居第三。报告中列出的欧盟范围内30家污染最严重的燃煤发电厂中有9家是德国和英国的。
《经济学人》杂志2014年4月的一篇报道指出,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使得德国开始推行“废核”政策,但“废核”却给了燃煤发电成长的空间。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煤炭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备受责难。但煤炭价格低廉,在一些国家储量丰富,加上其他清洁能源成本高等因素使得世界上很多国家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煤炭的使用会给环境很大负担。煤炭开采、运输、贮存及燃烧时都会产生大量废物。燃烧煤炭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比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颗粒物、汞等,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此次发布的报告还指出,欧盟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旧燃煤设施的使用在增加,而不是由于新的燃煤发电厂数量增加。旧燃煤设施的低效加剧了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英德等国家应禁止延长现有燃煤设施的使用年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秘书处主席克里斯蒂娜·菲格罗斯在曾2013年11月举行的“全球煤炭和气候峰会”指出,全世界都面对着气候变化的威胁。(各国)要结合气候变化问题考虑如何使煤炭工业转型,成为一个社会中各方所能接受的行业。煤炭工业可以通过关闭现有的低效电厂,新电厂要配置碳捕捉利用和储存(CCUS),不开发现有的大多数煤储量等实现转型。
中国也是煤炭消费大国。2012年,煤炭占中国一次性能源的约67%。中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未来中国不可能不用煤,但多位学者曾指出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对用煤企业的监管、改进用煤技术等措施使得煤炭更加“清洁地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