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国内资讯>市场形势迫切要求加快煤炭流通模式创新

市场形势迫切要求加快煤炭流通模式创新

 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
 
  “十五”以来,特别是“十五”中后期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区域煤炭供应不平衡的问题开始凸现,煤炭供应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
 
  (一)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已由总量供不应求转为供给相对过剩
 
  “十五”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朝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带动了能源需求的持续较快增长。200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14.1亿吨,2009年煤炭消费量增加到29.6亿吨。2012年以来,受经济增速回落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开始回落。而随着国内煤炭新增产能开始进入释放期,加之国际煤炭价格的回落,国内进口煤显著增多,煤炭供给显著增加。国内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开始从供不应求转为供给相对过剩,价格明显回落。煤炭市场供求格局的重大变化,为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煤炭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煤炭生产重心西移后,煤炭产需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愈加突出,煤炭区域供求不平衡的潜在风险有所加大
 
  从各省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看,总体判断,未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流域等煤炭主要消费区域的煤炭净调入量总体呈持续增加趋势,即这些省区的煤炭供应保障压力会进一步加剧。山东、河南、安徽等东、中部产煤大省由于增量有限,而经济发展将带动煤炭需求较快增长,这些传统的煤炭调出省将会变为煤炭净调入省,即这些传统煤炭大省的煤炭流向也将会发生较大变化。总体判断,2020年前在煤炭总体供求形势好转的同时,区域供求不平衡的潜在风险却有所加大。
 
  (三)煤炭供应的稳定性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2020年前,煤炭供求方面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将对区域煤炭供求格局带来较大影响,全国煤炭供应的稳定性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一是煤炭净调入省将进一步增加,对保障全国煤炭市场稳定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煤炭主要输出地更加向西部集中,煤炭运距延长,煤炭流通环节对煤炭供应稳定性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煤炭物流费用在煤炭终端价格中的比重也将进一步增加。
 
  三是煤炭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但进口格局会发生较大变化。煤炭进口来源的变化,对我国的煤炭流通体系也带来重大影响。需要及早研究如何构建与煤炭进口流向变化相适应的煤炭流通格局,进一步提高煤炭流通效率和流通保障能力。
 
  四是煤炭需求的波动性将可能变大。未来5—10年,我国煤炭需求在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较大。从电力装机容量结构调整情况看,也将进一步增大煤炭需求的波动性。特别是在煤炭市场形势或天气出现异常变化时,主要煤炭调入地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的风险不容忽视。
 
  需要关注的是,随着煤炭市朝程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国内不同区域间煤炭市场的相互影响在增强,未来煤炭供应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上游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情况,受煤炭流通状况和市场变化情况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四)煤炭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煤炭供应链比较脆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近两年来虽然由于进口量快速增加和煤炭需求增速的明显回落,我国煤炭市场格局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给相对过剩,但必须看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煤炭主要依靠外部调入的格局并未改变,煤炭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煤炭供应链比较脆弱的状况也未根本改变,并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铁路运力布局仍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铁路路网密度低,且呈枝状分布,里程少、网距大,存在大片铁路空白区。而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又集中在西部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运力布局。
 
  二是主要通道和重要节点通过能力仍需要提高。为解决“三西”煤炭外运的问题,通过对大秦线等北、中、南三大通道的建设和持续进行扩能改造,三大通道的煤炭外运能力持续增长,其中大秦线的年运量已超过4亿吨。但由于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秦皇岛港等主要煤炭港口后方铁路通道能力普遍饱和或接近饱和。
 
  三是配套物流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铁路物流网络节点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设施设备不配套的问题依然存在,如货运站布局零散,大中型货运站少,专业装卸设备设施较少,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五)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3年,我国东北、华北和长三角等地大面积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来之最。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高污染、高排放是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从国际经验看,这一时期也是能源需求增速相对较快的阶段。受能源供给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煤炭消费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一直在70%左右。未来我国虽然会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由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我国一次能源需求仍以煤炭为主的格局难以改变,2020年前煤炭需求总体上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因此,必须尽快解决煤炭的清洁利用问题。
 
  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的新形势迫切要求加快煤炭流通体系建设与煤炭流通模式创新
 
  由于国内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加之近年来煤炭新增生产能力保持较快增长,保障煤炭稳定供应难点并不在于资源不足或产能不足。但在煤炭生产重心进一步西移后,煤炭产需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将愈加突出,煤炭供应链整体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煤炭进口的大量增加,新阶段煤炭需求波动性的增大,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对煤炭清洁利用提出更高要求等新形势的出现意味着未来几年煤炭供求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将存在明显差别,因此,要以加快煤炭流通体系建设和煤炭流通模式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煤炭物流供应体系,建立新型煤炭流通主体、优化煤炭流通方式、优化煤炭资源配置、提升煤炭物流运作效率,实现提高煤炭稳定供应能力、降低煤炭流通成本和提升环境效益等目标。
 
  (一)进一步加快煤炭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高效、充足的物流基础设施是构建现代煤炭流通体系的基赐前提。根据2020年前我国煤炭供求格局变化情况,未来几年要重点加强三类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煤炭运输保障能力。山西、陕西和内蒙古是我国煤炭的主要调出省区,“十二五”时期的新增煤炭供给将主要来自以上三省区,因此,“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内蒙古、陕西和山西主要运煤通道建设进度,提高主要煤炭外运地区运输保障能力。从中长期角度看,新疆煤炭供应量和外运量将会增大,要提早规划新疆煤炭外运通道。
 
  二是着眼于煤炭进口格局的变化,建设和改造一批煤炭专用码头,提高煤炭进口保障能力。2009年,我国煤炭净进口突破1亿吨,到2013年,煤炭净进口量已达到3.2亿吨。煤炭净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对保障我国煤炭供应,特别是对长三角、珠三角的煤炭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考虑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海运条件好,在进口煤炭方面优势明显,未来长三角等煤炭主要消费地煤炭进口数量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需要关注的是,在煤炭进口快速增长过程中,煤炭进口结构将会发生变化。由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本国煤炭资源不足,加之这两个国家对煤炭出口的控制不断增强,预计未来来自印尼和越南的煤炭数量将可能会减少。印尼和越南离我国较近,在运输成本上具有优势,加之来自两国的煤炭运输船只吨位较小,对停靠港口的条件要求相对较低。未来随着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进口煤炭数量的减少,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国的煤炭进口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由于运距延长,进口煤炭运输中大吨位船舶的比例会不断提高,港口建设要提早做好应对煤炭进口结构变化的准备。此外,要着眼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的煤炭资源利用,提早做好与以上三国陆路铁路运输的规划。
 
  三是加强铁路运输重要节点建设。煤炭运输网络越发达、运输效率越高,煤炭供应的稳定性越有保障。要根据煤炭供求变化趋势和煤炭流向的变化,加强铁路物流网络节点建设,逐步改变货运站布局零散、大中型货运站少,专业装卸设备设施较少的状况,构建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铁路运输网络布局,不断增强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服务等现代物流功能。
 
  (二)促进新型煤炭流通主体的发展
 
  由于国内煤炭生产地和输出地进一步向西部地区集中,而消费地却相对分散且距离煤炭输出地的距离进一步延长,要保障煤炭的稳定供应,降低煤炭流通成本,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需要更加注重对煤炭供应链的整合,这就需要煤炭流通方式的创新,而关键是要形成与我国煤炭流通格局相适应,能够减少流通费用、增加煤炭流通价值和实现煤炭清洁利用的新型煤炭流通主体。
 
  1。煤炭供求新格局和煤炭发展的新形势客观要求新型流通主体对煤炭供应链进行优化整合。
 
  煤炭生产地西移且更加集中,意味着只有实现规模化流通、减少流通环节才可能降低流通成本。而煤炭品质的差异性、煤炭需求方的分散性和对煤炭品种、品质的专用性又要求终端煤炭产品的分拨应具有小批量的特征。煤炭供求格局的变化,使传统的煤炭产需直接对接的方式不再具有经济性和规模性的优势,客观要求具有整合整个煤炭供应链、既能有效对接煤炭生产、又能方便高效率地对接煤炭需求方的新型煤炭流通主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必须更加重视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清洁利用,减少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在我国的主要煤炭产地中,低硫、低灰分的煤炭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等地,而高硫高灰分的煤炭在山西部分煤炭产区较为集中。要有效利用国内煤炭资源并实现清洁利用,需要针对国内煤炭品质特点和供需格局特征,统筹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发挥煤炭流通在煤炭资源有效配置和清洁利用中的主导作用。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洗煤比例,在煤炭外运前通过洗煤等方式进行降硫除灰;二是在主要煤炭消费地和集散地,利用煤炭来源广泛的优势,通过配煤等方式进一步降硫除灰,更好地满足终端用户对煤炭品质的要求;三是要发展煤炭清洁物流并发挥流通环节对国内外煤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将分散运输、储备和配送体系整合为大规模、集中、专业化的煤炭物流体系,实现煤炭的“绿色”中转、流通加工、配送和使用。
 
  2。煤炭生产和消费时间上的差异性客观要求煤炭流通主体能够发挥市场稳定器的功能。
 
  煤炭生产的旺季一般在春夏秋季,而煤炭需求的旺季则主要在夏冬两季。同时,冬季还是我国传统的运输旺季,运力尤为紧张。由于煤炭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保障煤炭供应、降低煤炭成本,还必须解决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异对市场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用电呈现较快增长态势,空调等家用电器的普及造成用电高峰期的用电波动性显著加大,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用电需求、进而对煤炭需求变化的影响加大,这就要求煤炭流通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稳定器的功能。
 
  3。煤炭来源的多元化和需求的多样化为新型煤炭流通主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虽然国内煤炭生产进一步向西部集中,但对长三角、珠三角等煤炭主销区而言,煤炭来源多元化的态势并未改变,“三西”煤炭调出量的增加和进口煤炭的持续增长实际为煤炭流通企业整合煤炭资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需求的多样化客观要求煤炭流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供给来源的多元化和终端需求的多样化为新阶段煤炭流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4。进一步降低煤炭流通成本需要新型煤炭流通主体进行流通创新。
 
  煤炭从矿区坑口到终端用户需要经过短途汽运、长途铁运、海运、内河航运等多个物流环节,其物流成本、税金、各环节加价往往占到终端价格的60%左右。未来在煤炭运距进一步加大和煤炭供给来源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亟须新型煤炭流通主体通过加快煤炭流通创新,改变以传统的煤炭贸易和物流为主的流通方式,逐步实现对煤炭贸易、流通加工、存储、分拨的系统化组织,通过建立现代煤炭流通方式实现“多对一”和“一对多”(可能需做个脚注)的煤炭资源整合与配送管理,在不断提高物流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和满足终端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降低终端用户的流通成本。
 
  (三)重点建设新型煤炭物流基地
 
  煤炭生产和需求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保障煤炭供应的重点要放在提高煤炭调入省市的保障能力,而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问题也需要找到有效载体。煤炭市场的波动主要受供给波动和需求波动的影响,对煤炭主要消费地来说,要保障煤炭市场的稳定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提高物流保障能力和储备能力来对冲生产波动和需求波动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煤炭主要消费地、多种煤炭资源汇集地建设新型煤炭物流基地,通过科学优化和整合物流资源,实现“多对一”及“一对多”的煤炭资源整合、集中运输和配送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物流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采用现代化技术设施,节省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环境,还能通过物流中心的集中、适量煤炭储备,优化煤炭资源的配置,提高对下游煤炭消费企业的供应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煤炭流通体系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煤炭供应链的脆弱性和煤炭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保障煤炭市场的稳定供应、健康发展和煤炭的清洁利用,需要针对煤炭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一)及早明确西部能源外送的方式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能源外输方式有两种选择:输煤或者输电。如果确定以输煤为主,必须要及早规划布局煤炭外输通道;如果确定以输电为主,则需要及早规划布局电网建设。即,不同的输送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输送通道建设。输煤或输电是大的战略问题,只有尽快明确西部能源外送的主要方式,才可能对煤炭的外送量做出准确判断,并据此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
 
  (二)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煤炭流通环节的扭曲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环节的体制扭曲、低效率以及非正规收费,是煤炭流通费用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铁路专线建设本来就滞后于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而政府公布的正规价格往往又偏低,结果导致铁路运力出现严重短缺。而在获取铁路运力的过程当中,大量隐性的非正规收费推高了煤炭流通成本。另一方面,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缓慢,铁道部门自身负债率高企,建设铁路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资金却不得其门而入,运力供给增加面临体制瓶颈。建议抓住铁道部机构改革和政企分开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机制改革。针对目前铁路部门负债较高和煤运通道建设滞后的情况,放开新建线路的市场准入,可考虑以煤炭运输通道重大项目建设为试点,积极吸引多元主体进入,加快煤炭通道建设。同时,加快解决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流通设施无法满足煤炭物流需要的问题。
 
  (三)及早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布局建设新型煤炭物流基地和流通整合平台
 
  建立现代化的煤炭物流供应体系,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在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和发展环境变化后,缺乏能够对煤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清洁利用的流通基础设施成为目前我国煤炭物流供应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煤炭净调入量最大、综合运输交通体系(特别是低成本的海运和水运优势突出)最为发达、煤炭供给来源最为多元化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市朝程度最高的地区,建立新型煤炭物流基础设施的条件也最为成熟。建议及早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选择同时具备海运和内河运输条件,能够满足转运、现代化仓储和流通加工、配送所需的码头(岸线)布局建设新型煤炭物流基地,以此提升煤炭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并通过对物流中心的集中、适量储备,增强煤炭持续稳定供应的保障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建设新型煤炭物流基地要突出两方面的功能创新。
 
  一是新型煤炭物流中心的建设要突出对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升煤炭流通价值。煤炭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是终端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源所在。目前我国的煤炭流通仍以传统的煤炭运输为主,流通加工、仓储、配送、供应链整合与服务功能还比较缺失。要通过建设新型煤炭物流中心,创新物流模式,搭建起集煤炭商流信息服务、物流的运输、加工配送服务以及物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煤炭流通平台,创新进而优化煤炭物流资源,进一步提升煤炭资源配置效率和物流运作效率,通过提升煤炭供应链的稳定性增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能力。
 
  二是新型煤炭物流中心的建设要体现安全、绿色、环保的要求。煤炭易燃、易挥发和扬尘,安全隐患大、环保问题突出。长期以来,我国煤炭码头、仓储中心等煤炭重要物流储运基地的环保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一些煤炭码头、仓储中心与城市定位不协调,与周边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发生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借鉴荷兰、日本等国的经验,建设安全、绿色、环保的新型煤炭物流中心,最大程度解决煤炭仓储、流通对环境的污染。
 
  (四)引导传统煤炭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型煤炭流通主体
 
  目前我国虽然煤炭贸易和流通企业数量众多,但受煤炭流通基础设施不足等因素制约,煤炭流通仍以传统的煤炭贸易和流通运输为主,缺少新型煤炭流通主体,煤炭流通行业总体上还无法实现对煤炭贸易、流通加工、存储、分拨的系统化组织,即煤炭流通企业在煤炭资源优化整合配置中的作用尚未真正体现,现代煤炭流通方式尚未真正形成。
 
  随着煤炭市场向供过于求的转变和煤炭价格的回落,依靠买入卖出赚取贸易差价、业务流程单一的传统贸易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而在煤炭来源日趋多元化、煤炭清洁利用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煤炭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对煤炭流通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要求在增加。而且新型煤炭物流基地的建设和有效运营,也需要具有现代化物流理念和思维,并具有高效运作能力的市场主体来运营。建议及时引导和支持传统煤炭贸易流通企业不断优化和创新业务流程,向有能力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煤炭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和供应链服务的新型煤炭流通主体转型。
 
  (五)进一步完善流通环节的税费政策,降低流通成本
 
  从煤炭的价格构成看,国内煤炭价格大幅波动主要发生在流通环节,坑口价格的压缩空间比较有限。流通环节成本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流通环节税费较高也是流通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建议针对煤炭流通的特点,在流通环节税费抵扣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降低流通成本。

 

秦皇岛煤炭网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原创 ”的所有价格、数据、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为“秦皇岛煤炭网 www.cqcoal.com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秦皇岛煤炭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两月内神华煤价七降一涨中小煤企生存空间承压

上一篇:昆山爆炸案遇难人数升至71人 受伤人数达1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