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完善制度。工区新班子调整后,坚持靠制度管理、用制度说话、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结合现场实际,在原制度基础上,通过班子研究、工班组长和验收员补充、职工会议等层层把关、共同商讨,修订完善了区队质量验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处罚、精品工程创建、机电设备管理等十余项管理制度,细化了三百余条管理细则,使各项管理制度更加适应工区实际。凡违反管理制度者,给予严厉处罚,使区队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人人有责任、处处有标准、事事有考核。
优化劳动组织。对生产班组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素质、操作能力、协作配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估,把技术能力强、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员均衡分配到各个生产班组,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提升生产班组业务技术素质。为提高喷浆质量,公开选拔有喷浆支护经验的技术能手负责喷浆支护质量管理工作,保证巷道喷浆质量。调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班组长担任验收员,保证工程验收质量。机电设备管理采取分片包机制度,对于机电设备的内外在质量、维护保养,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根据个人技术能力,实行实名制管理,出现问题,一律落实到个人,并且调配机电维修班技术能力强的人员跟班维护保障,保证生产班设备正常运行。在迎头打眼时,后路人员起底、卸料、整理料场、开展文明创建,确保每名职工在岗位上都能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强化流程管控。工区施工的西翼轨道上山二段巷道为15度上山,大断面17.6平方全岩施工,尤其是回风斜巷断面积12.8平方,全岩24度上山施工,巷道支护困难、提升运输难度大,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在施工中,该工区从现场的光爆措施落实、工程内外在质量、机电设备管理、安全设施使用维护、文明生产创建等多方面实行分区域包保,重点抓好迎头打眼的角度,锚杆的间排距、直线型、同步性、初撑力,联网搭茬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化,切实保证了迎头的顶板支护安全。健全完善质量标准化验收制度,依据现场实际,构建了工长、验收员、工区管理人员三级质量验收管理体系,对低标准作业和劣质工程“零容忍”。对施工工程实施档案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锚杆实名制编号、岩石巷道按导点收尺,对所有施工人员、验收人员均记录在案,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