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型行业,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列,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等示范工程实现了稳定运行,对加快原料多元化进程、增强国家能源保障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呈现四个特点
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呈现出4个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甲醇产量达到2900万吨,二甲醚产量500万吨,煤制油产量170万吨,煤制烯烃产量18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90万吨/年,已投产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产能达到27亿立方米,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同时,国家已经批准的一批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和煤制烯烃升级示范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到2020年,煤制油和煤制气规模分别达到3000万吨/年和500亿立方米/年。
二是工程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等一批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并实现稳定运行。特别是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直接制油示范项目、包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内蒙古伊泰集团煤间接制油项目运行稳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内蒙古新奥集团煤制二甲醚、大唐集团内蒙古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新疆庆华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都已经建成投产。
三是产业的集中度明显提升。现代煤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宁夏等地区。培育了一大批大型骨干集团和企业,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仅甲醇产品已形成了山西晋煤、神华、河南煤业、兖矿集团、中海油等10家百万吨级生产企业,合计产能占了全国总产能的37%。内蒙古的煤化工产业正由示范项目向示范基地转变,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
四是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实现了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发了大型先进煤气化、煤制甲醇、煤直接制油和间接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万吨级煤制芳烃、低阶煤分质利用等技术;研制了大型煤气化装置、12万吨等级大型空分、8万吨等级以上空分空气压缩机、百万吨级煤制油反应器、60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反应器等大型装备,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新形势有新要求
虽然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硕果累累,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仍面临着投资过热、技术不成熟、运行不稳定、政策与标准不健全等突出矛盾。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引导、优化布局、强化创新、提高效能,推进各项示范工程切实收到良好效果,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阶段,石化工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征。
国际经济较长时期将保持低速增长,行业经济增长则将向中速转变,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安全环保硬约束进一步趋紧,行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依靠创新驱动和扩大消费。
今年1~4月,我国石化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利润2650亿元,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5020亿元,同比增长14.4%;出口额604.7亿美元,同比增长8%。营业收入、利润、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均从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也降低到20%以下。
石化企业要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行业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不消极等待,不惯性依赖,因时而动,因势而为,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
建设大型基地破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应坚持布局科学、技术领先、联产高效、清洁低碳、规范有序的发展原则,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工程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生态友好的大型产业基地。
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13个大型煤炭基地分布,综合考虑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市场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合理规划煤化工示范项目。从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条件等方面,研究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控制产能总量,抑制过热投资,杜绝无序发展。
条件具备的地区可积极推进煤化工和电力、冶金、水泥、电石、焦化、石化、风能等产业开展多联产,构建超大型、循环型、多联产现代煤化工综合产业集群。企业可以对多项煤化工技术进行耦合、集成,促进不同产业间的循环连接,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料和热点产品,大幅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