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中民投大力出击钢铁业 四民营钢企为并购投资整合平台

中民投大力出击钢铁业 四民营钢企为并购投资整合平台

    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不准向银行贷款,不准搞环评,不准搞土地征用,不准搞设计院等苛刻条件繁多,大量项目无法获得审批通过。然而,市场拉动的力量大于政府的力量,由此,不经审批违规项目接连上马,民企如此,国企亦如此。有统计称,到现在为止,按照目前的产量和消费量来算,有将近一半产能属于违规项目。
    刘勇昌说,尽管近来"简政放权"逐渐被提上日程,但钢铁行业并未显示出明显变化。"就在最近国务院的'简政放权'中,放开200多个项目,其中钢铁行业仅入围一项--冷轧板,占到全行业产值的4.7%,微不足道。"
    也正因为如此,中民投进入包括钢铁在内的传统行业,企业很有热情。正希望中民投的进入,能对目前高度管制的局面有所突破。
    将降低民企融资成本
    在与企业接触广泛的中小冶金企业商会秘书长王冶军看来,资金短缺是眼下民营钢铁产业的燃眉之急。
    据他透露,由于目前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定位是产能过剩行业,因此,不仅国家发改委收紧了钢铁审批,银行更是对钢铁行业限贷、停贷,甚至抽贷,企业经营非常困难。
    "抽贷造成了企业资金链条的断裂,部分企业难以继续运转下去,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以往钢铁行业是先交货再付款,现在不交款根本不敢出货。"王冶军说,其中不少企业并不是自身盈利能力出了问题,而只是缺乏资金,中民投的进入或许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
    这一说法,得到了刘勇昌的证实。他说,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对钢铁企业停止贷款,但实际上已经对钢铁企业采取抽贷的动作。今年到现在为止,全行业抽贷1700多个亿。
    其实,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几乎每个阶段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有些企业项目刚刚上马就开始发愁贷款,尤其是转型升级需要巨大投资。
    而资金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其推动企业的自主决策方面。
    "中民投成立以后,开拓了一个很好的金融市场,民营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自主决策,而企业决策比政府决策高明得多,企业对市场和技术都更清楚,便可以更好地把钢铁行业发展起来。"正如刘勇昌如上所言。
    整合之下或将"吞下"国企
    按照此前中民投对外公开的设想,计划在钢铁、光伏、船舶三个板块各成立千亿规模的资金,以此撬动上万亿规模,甚至更大规模的行业资产。
    对此,外界纷纷猜测,中民投整合钢铁行业之后,是继续以钢铁为主营业务,还是转型其他产业?尤其是长久以来钢铁行业一直给外界留下产能过剩的"刻板印象",中民投真要"淌这趟混水"?
    刘勇昌澄清说,钢铁行业并不像是严重过剩,钢材并没有积压,且消费量仍然在增长。
    然而,时下一个矛盾的现象是,钢铁行业并非产能严重过剩,但价格却逐年走低。尤其是我国钢材市场消费保持增长、国际矿石价格下降30%之多的情形之下,钢铁行业主业竟然20多个季度连续亏损。
    "需要理清的是谁是过剩者,目前的评价标准是拿国企的亏损概括整个行业。钢铁行业上半年亏损了57个企业,90%以上是国有企业,相对而言,民营企业得益于自身良好的调节机制和退出机制,亏损经营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在他看来,中民投完全有可能在兼并重组中,将国企"吞下"。
    有统计,仅上半年,资产负债率超过80%的钢铁企业共17个,占到行业30%,其中15个是大型国企。目前,虽然地方政府仍在设法给予补贴扶持,但客观上政府已经无力补贴。尤其是后4万亿时代,政府大规模投资不复存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像钢铁这样的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
    "中民投在行业内进行重组将成必然,而何时拿下国企也只是时机问题。这个时间不会很长,顶多支撑两三年。与整合民企相比,进入国企将是中民投更为重要的意义所在。"
    刘勇昌说,钢铁行业的"抄底"时机才刚刚开始。今后几年,钢铁行业的新常态是微利时代,两三年间,国有企业便将无法继续在高负债之下支撑,那才是真正的"抄底"谷底。
    不过,"中民投参与兼并国有企业,目前最大的阻力仍然来自于政府,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目前来看,地方政府不可能主动放手,关键在于中央政府转变职能的决心。"
    至于中民投整合钢铁后是否仍会以钢铁为主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中,得到了董文标本人的证实,他明确表示仍在钢铁主业中进行战略发展。
    钢铁业初选四家合作伙伴
    在中民投59家股东中,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钢铁行业的公司。目前该公司注册资本12.5亿元,其控股股东为河北新华联合冶金投资有限公司。但在已爆出的中民投钢铁板块并购平台中,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并不在其中。
    令外界意外的是,爆出消息,中民投最终选择了方大集团、德龙钢铁集团、建龙集团、川威集团等四家民营钢铁公司作为了其并购和投资整合的平台。
    对此,刘勇昌分析说,这四家企业中,方大集团以机制著称。
    在业界为人称道的是,在钢铁行业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亏损12亿元、包袱沉重的萍钢,经过方大集团改制重组,短短半年时间萍钢实现了"单月盈利"。
    究其因,方大集团给萍钢带来的全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是萍钢得以初步"扭亏为盈"的核心动力。重组前,萍钢的生产与市场两大环节严重脱节。负责生产的只管完成指标任务,不关注市场价格,也不关心产品卖得好不好,导致企业陷入"越生产越亏损"怪圈。重组后,萍钢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全面对接市场,实现供产销一体化,大大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至于德龙钢铁,曾被业界称为"屌丝钢厂的逆袭"。丁立国是德龙钢铁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据说他是个喜欢混圈子的人,但不在钢铁业。他的圈子里有郭广昌、刘永好、柳传志、马云、王健林等等。2008年年初,预感到钢铁也"要出事儿"的丁立国,准备把他一手打造的德龙钢铁卖给俄罗斯的钢铁首富,转身做投资。当时16亿美元的价格都已经谈妥,但最终由于政府反对而落空。
    2008年后的五年间,他带领下的德龙钢铁没有进行一吨产能的扩张。得益于此,其吨钢"三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只有60多元,财务费用不到20多元,而因为一直从银行贷款进行产能扩张所致,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吨钢财务费用普遍在200元左右。
    随着全行业进入亏损期,不久前,他曾公开喊话,"收购就是奔着产业集中度去的。这是这个行业的特性,没有规模,就没有成本优势"。对于德龙钢铁而言,由于此前几年的储备,他手中握有大量的资金储备和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丁立国曾公开表示:"未来,钢铁行业将没有民企和国企的区别,大家都会很艰难,都在同一个市场下竞争。而德龙钢铁可能更多会以一个整合者的面目出现。"
    就建龙集团而言,在金融市场向来是个活跃的角色,其本身就是从对国企的并购扩张中成长起来的民营帝国,而翻开其企业大事记,就是一段对收购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的历史。
    至于川威集团,刘勇昌透露说,目前在投资钒钛项目上,遇到了困难。这一钒钛项目投资几十亿元,项目巨大,且建设周期太长,遇到了银行抽贷的情况。"但钒钛项目本来是国家的发展方向--资源的科学利用,是个很好的项目,只是银行一抽贷企业目前陷入了比较困难的境地,现在就是资金问题。这个厂的发展本身算是行业内一个不错的企业。"
    不过,刘勇昌提醒,对于兼并钢铁行业企业,中民投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些企业的问题并不是注入资金就能起死回生的。在选择整合对象方面,"其一是企业的工艺装备很关键,受制于钢铁行业的特殊性,太低档次的工艺装备几乎不可能转型升级;其二是,钢铁行业70%的矿石靠进口,微利时代必须考虑地理位置;其三,钢铁行业需要相对考虑区域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新疆地区动力煤市场弱势维稳

上一篇:7月全球粗钢日均产量创年内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