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圈“海”风头劲
如何细算海电环境账?唐山湾风电开发项目负责人说,就该地海电项目而言,并网后可为京津冀地区节约标煤4.17万吨,减少粉尘排放7000吨,二氧化碳11.5万吨,二氧化硫650吨。
“零污染、零排放”的海电无疑是京津冀的一大福音。海电甚至比陆地风电更有优势,浙江大学海洋与工程学系教授张继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海电不占稀缺的土地资源,并且电量大、运行稳定。他进一步解释说:“海电场多建造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潮间带、沿岸滩涂及近海海域,靠近人口稠密、用电需求量巨大的大中型城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用电紧张的问题。由于海上风力强劲且持续稳定,使得机组发电更为稳定,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发电效率也会相应提高。此外,海上风电还可以降低对风力机运行环境的要求,不必担心电磁波、噪声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还避免了视觉上的污染。
绝对的优势凸显了海风发电的前景,电力企业纷纷赶来跑马圈“海”。目前,除了京津冀地区开始试水海上风力发电,江苏沿海正在打造千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基地,号称中国未来的“海上三峡”。
风电走过三十年
海风发电的原理非常简单:风电机由叶轮和发电机两部分构成,空气流动的动能作用在叶轮上,转换成机械能,从而推动叶轮旋转。转动的叶轮与发电机的转轴相连,带动发电机发电。换言之,即通过风吹动风轮来带动发电机转动,从而输出电流。
1981年丹麦物理学家保罗˙拉˙库尔设计创造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风力发电机,此后风力发电机及相关建设项目不断发展演变。2013年,日本福岛县楢叶町近海约20公里处建立了新型“浮体式海上风力发电站”,从而使大规模高效率利用海风发电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风电项目,从2004年开始,我国风电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建成了一批大型风电项目,如上海东海大桥发电厂。正如张继才所评价的那样:“中国风力发电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惊人,很多时间就形成了基本完整的国内供应链体系。”
海电中国正青春
近年来,风力发电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绿色能源技术,被认为是技术最成熟、开发前景最好的可再生能源。根据最新的海上风能资源普查成果显示:中国5到25米水深,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亿千瓦。50米到70米深度上,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亿千瓦,另外有部分地区深海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中国的海风发电正处于青年时期。”张继才说。从2007年中海油在渤海安装国内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以后,2008年,国家能源局又批准了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计划建立亚洲第一座海上风电场,并于2010年完工。随后2011年我国最大海上风电场“龙源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也正式建成。目前中国海上风电已经投产38.9万千瓦,仅次于丹麦、英国、比利时、德国,位居世界第五位。
随着海上风电的进一步规划,2013年获得国家能源局同意开展的项目有17个,主要分配在江苏、福建、河北、广东、海南、上海,总的装机容量是410万千瓦。不仅如此,中国海上风电规划局还提出:2015年要开发建设5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目标,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扩大到3000万千瓦。
此外,我国的专业队伍正在逐步形成。施工方面,中关村第124航空局以主要的设备参与了海上风电施工经验。不仅如此,中海油、江苏天建、上海天建等有关单位在设备和海上风电施工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积累。张继才说:“发展海电过去更多的是依靠技术进步,随着技术日益成熟,海电效益以后更多的是依赖于规模化、系列化和标准化。”世界风能理事会估计,到2020年,海上风机的造价可以降低40%以上,发电成本可以同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