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分解体系设红线
该矿在材料管理上首先构建指标分解体系,把材料费划分为定额材料、限额材料和专项材料三个部分。定额材料是每吨煤炭产量或每米进尺需要消耗的材料。限额材料是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又必须投入的。专项材料是数量相对较多的单项材料,比如轨道、管子、钢丝绳等。
“过去讲成本多是吨煤成本,具体到各个头面的人工、材料等费用是多少就比较模糊,现在细分之后就是各有各的‘粮票’。”该矿考核办主任周永春表示。
该矿在分解指标后,把指标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实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与过去的计划不同,最大区别就是合理的超支也是100%自己买单。现在材料费就是一道红线,是不能越界的。”该矿综采一区区长滕培龙说。
过去部分区队因为现场情况的变化出现材料费超支时,只要找到分管副矿长签字一般都可以报销材料费。实行预算管理后,副矿长批条子不管用了,要想报销超支的材料费必须经矿务会同意。
责任体系实现全员算细账
“过去认为材料费是材料员的事,尽管也要求我们不浪费材料,但是真丢了也没人问,从这一班到下一班也没有什么责任追究。”掘进一区副区长王祥平说。该矿在材料管理上建立的第二个体系是责任体系,切实改变了过去井下材料管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现在实行材料费归口管理,各口负责人对分管范围的材料费负总责任,职能科室、基层区队则对管理范围内材料负责。这与过去的材料管理有两个不同,一个是职能科室过去基本只管安全生产,很少管材料成本,现在则对材料成本也负责,超支会受处罚。
责任明确后,激发了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区队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掘进一区过去经常出现打废锚杆的情况,很少处罚职工,如今为了节约材料,该工区规定谁打废锚杆费用由谁出,并在近期开出了两次罚单,之后再也没有出现打废锚杆的现象。
监管体系全过程控制材料费
该矿推行的第三个体系是监管体系。监管体系由材料消耗日通报预警机制、材料管理网员和材料督察三部分组成。
材料消耗日通报预警机制变过去材料使用一月一报为一日一报,真正实现了在过程中管控材料。
“通过材料消耗日通报预警机制,我们每天都能了解材料费使用情况,如果超了就能及时知道,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不像过去到月底才知道要超了,想补救都很难。”机电科支部书记魏传亮说。
该矿还扩大了材料管理网员范围。过去的材料管理网员基本仅有材料员一人,现在则是区队里副班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如果材料超支,30%的材料费会和材料管理网员挂钩。这样就变材料员一人管材料为所有管理人员共同管材料,实现班班现场都有人管材料,有效杜绝了浪费行为。
该矿还组织了由纪委、考核办牵头,物资供应中心、财务科等单位组成的材料督查小组,对全矿所有地点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后下发整改通知单,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处罚。
考核体系把材料成本纳入切块工资
“现在工资分配实行分口承包、结构考核,考核到单位、结算到口,管理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分配,材料成本是其中重要一块,这样可以引起管理人员对材料费的重视。”该矿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表示。
该矿建立的第四个考核体系,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把材料成本纳入管理人员的切块工资中,实行结构工资。
实行结构工资后,矿上的单项成本及整体效益都会影响个人工资,这大大提升了各级管理人员的效益意识。“现在个人工资和矿井效益紧密结合,大家对待日常工作尤其是效益上的事,比过去更加用心,主人翁意识比过去增强了很多。”综采二区区长刘道龙表示。
通过四大体系建设,滨湖煤矿从机制上理顺了材料管理流程,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真正实现了算细账、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