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京津冀铁路网有8000多公里,按照铁路网百平方公里密度,京津冀地区铁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高于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密度是全国水平的3.2倍,与长三角地区持平,总体水平并不低。
然而路网形成高度聚集,单中心,呈放射状的格局。王少辉说,国道起点大多都在永定门、宣武门、德胜门、朝阳门等几个“门”,这些路网全都扎到城市中心。此外,从内蒙古、山西进煤炭的货车从京藏高速、110国道等穿北京市区而过,也说明了铁路货运能力严重不足。
“现在虽然铁路网络密度较全国而言很高,但层级不够,货运客运混杂,路线不清晰,容量,特别是货运容量不够。”王少辉说,京津冀一体化提出了快捷、高效、大容量、便捷的交通网络,未来京津冀交通规划的方向,一定是铁路网的加密加强。
业内人士认为,没有市郊铁路做支撑,北京新城的发展仅仅靠轨道交通是无法承担的。学者研究东京、纽约发现,在这些城市15公里以内以地铁为主,15到30公里之间以快速地铁,30到70公里是以市郊铁路为主,再远是以城际铁路为主,中间是无缝对接,快速换乘,形成了对内部很强的承载力,对外部强大的辐射力,这个城市的张力就出现了。这是一体化的发展,铁路的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骨架和基础。
王少辉认为,铁路网升级并非是轨道交通往外延伸,只有发展市郊铁路、城郊铁路等交通制式才能解决大量的人员流动。因而,未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将以铁路为主干网,高速公路为补充的形式,转变货运客运过多依靠公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