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港运资讯>泉州海西进口煤炭快速通道效应初显

泉州海西进口煤炭快速通道效应初显

       今年1—7月份,泉州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大宗资源性矿产品进口增长。而据相关人士分析,大量进口的资源性矿产品,有效保障了泉州能源和原材料供给,助力海西经济发展。同时,也表明港口对泉州新一轮经济发展发挥着强有力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原油和煤炭等进口量大增
  
  来自泉州市港口管理局的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资源性矿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从进口情况看,进口大宗资源性矿产品主要有原油、煤炭、铁矿、荒料石、工业盐等。
  
  由于福建联合石化乙烯“脱瓶颈”改造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泉州的总炼油能力已从1200万吨/年提升至2600万吨/年,泉州市港口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快速增长41.06%,完成1233.67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869.07万吨,增长39.01%。
  
  国电泉州发电公司二期工程正式投产后,总装机容量从60万千瓦增长到194万千瓦,电煤消耗巨大,带动泉州市港口煤炭吞吐量大幅增长14.97%,完成862.88万吨。其中,由于国外港口价格逐步下滑且国内对进口煤的煤质要求有所放松,企业加大了外贸煤炭的储备,带动外贸煤炭吞吐量增长23.15%,完成403.68万吨。进口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煤炭已成为泉州市在原油之后第二大宗进口散装货物,海西进口煤炭快速通道效应初显。
  
  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多种因素拉动了石材、钢材的需求,促进了荒料石、铁矿等原料进口。1—7月份,印度、印尼的荒料石进口量猛增,带动泉州市矿建材料吞吐量高速增长46.09%,完成327.09万吨,其中外贸荒料石进口206.63万吨,增长139.57%。
  
  与此同时,随着深水泊位不断完善,靠泊船舶日益大型化,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且通关效率较高,使得泉州口岸成为进口煤炭、铁矿石、荒料石的重要集散地。仅以进口煤炭为例,今年1—7月份共有16批、99.32万吨的进口煤炭从肖厝中转到永安电厂、三明钢铁厂、三安钢铁厂及江西各电厂。
  
  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
  
  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这是今年1—7月份泉州市港口生产的又一大亮点。据悉,1—7月份,泉州市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109.29%,完成109.29万TEU(20英尺标准集装箱),其中,内贸集装箱103.60万TEU,增长18.52%。
  
  据泉州市港口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以来,泉州市港口内贸集装箱航线、航班进一步加密,新增13条内贸集装箱航线。截至7月份,全市港口集装箱航线总数为75条,其中外贸线12条、内支线1条、内贸线62条。
  
  7月份全市港口集装箱航班共开510班,其中外贸航班78班,内支线航班2班,内贸航班430班,通过日渐密集的集装箱航线运输,有力提升泉州市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及港口竞争力。
  
  本地纺织鞋服等下游产业受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纺织鞋服、食品、水暖五金等泉州市传统支柱产业的产品,经由港口运输的货物总量在短期内并没有明显的波动,而今年以来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主要是因为进口大宗资源型产品导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宗资源型产品的进口增长,对于本地相应的中下游产业而言,同样是利好消息。
  
  据了解,目前进口煤炭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印尼煤价格和中国国产煤价格相比,每吨要低40到50元人民币。即使和福建煤炭进口第二大市场澳大利亚相比,印尼煤也有每吨2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优势。而这样的价格优势,对于发电企业以及本地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陶瓷建材等企业而言,都能够转化为可观的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泉州石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炼油、烯烃、芳烃为龙头,延伸壮大九条石化产业链,优化“三酸两碱”(即硝酸、硫酸、盐酸及烧碱、纯碱)、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石化产品的产业链条。石油、天然气及制品进口的增长,为本地石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这对于产业链条下游的纺织、服装、鞋服、精细化工等产业而言,既保障了产品的稳定供应,又降低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兖矿集团在京宣布明年将建成亿吨级煤炭“航母”

上一篇:业界称澳大利亚煤炭在全球缺乏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