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4日)举行的2014第三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表示,在亏损和低利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通过组织结构与工艺创新,降本增效,从追求产量和设备利用系数,转向低成本生产和经营。
受市场制约,全球钢铁业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徐匡迪说,中国钢铁工业在十年内,新增产能7亿多吨,即使内需市场尚存,但因为投资债务导致财务成本过高,成为产能过剩诸多行业中,经济效益最差(相对于水泥、煤炭、家电等)的行业。
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列入协会财务指标统计的88家企业集团,实现利润74.80亿元,同比增加42.76亿元。但钢铁主营业务仍亏损6.6亿元,已连亏11个季度。此外,88家企业中,有25家亏损企业,亏损额超过76个亿。
今年以来,在国家严控新增钢铁产能下,钢铁投资出现同比下降,但投资额度仍较大,这必将陆续形成新的产能。“企业只有保持产量,才能保证企业‘流动性’支付,包括还贷、人力、成本等,而现行银行借贷是看企业现金收入的多少,在此前提下就可以‘借新还旧’。”徐匡迪说。
他认为,中国钢铁产能出现过剩,既有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等外部原因的影响,也存在多重内部原因。
其中,在发展观上,企业不顾市场需求,一味追求规模扩大,盲目做大做强,产能冲动导致将企业“做大做僵”。在产品结构上,很多企业往往不经咨询、论证、盲目追求“精品化”,造成高端产品的无序竞争,产品供大于求。“一个企业想‘包打天下’,导致产能万能化,销售半径过长,不仅物流费增加,区域环境也日趋恶化。”他说。
徐匡迪还表示,企业往往不肯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认为谁主动淘汰谁就吃亏。而此前确定的“上大关小”的淘汰落后方针,对遏制产能很难起作用,相反,过去五年在《淘汰落后办法》出来后,部分地方以此为名,通过“拆小建大”的方式堂而皇之地扩大了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