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出口不是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灵丹妙药”

出口不是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灵丹妙药”

       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价格长期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国钢材出口总量却逆市上扬。普氏能源资讯提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我国钢材出口达到4907万吨,同比增长36.9%。预估今年我国钢材出口将是2003年以来的新高。不少业内人士因此对钢铁业的未来产生了乐观看法:既然国内产能过剩,那把过剩产能出口到海外,就万事大吉了,既能化解过剩产能,还能稳定国内钢企的发展态势。

真的如此么?在国内钢铁市场哀鸿一片之时,来自海外的订单纷至沓来,“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理应庆贺一番。事实上,面对巨大的出口市场,国内钢企却是有苦难言。

首先我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非常低。今年7月份,钢材出口价为786美元/吨,而进口价为1285美元/吨。钢铁市场出现了“进出口价格倒挂”的现象,并且价差扩大到了2013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

正因为巨大的价差存在,使得钢企在出口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而且贸易摩擦地正在由过去的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就连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钢材“不满意”。

价格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钢铁市场长期存在质量不高且不稳定的问题。2011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所产粗钢中,有61.1%属于普通质量钢,中低档产品占主流,部分产品现行标准仅为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当然,钢材质量难以提升,背后包括矿石质量、炼制水平、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

不能紧跟市场形势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钢铁国企与外国同类企业之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中国的钢企往往所在地或邻近地区拥有多个自有矿区。目前没有自有矿区的只有市场化程度高的宝钢。

自有矿区的存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钢企为更加便捷地获取原材料,而采取自产自炼的模式,拥有从矿石开采到最后钢材制成的完整产业链。但到了国际市场上,企业自有矿区的铁矿石质量不见得优于海外,虽然矿山近在眼前,但综合开采成本也不见得比从海外购入矿石的采购和运输成本更低。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也无力将矿区等附带产业包袱甩掉。这就是为何即便产能过剩,明知亏损,钢铁企业还在继续生产的原因这一。

与其它行业不同,我国大部分钢铁国企,同时也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既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也是当地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因为钢企往往能吸引大量就业,并由此在当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压缩产能、甚至淘汰部分钢企,都会对当地的GDP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不论是压缩产能还是淘汰企业,都将涉及人员安置、土地厂房再利用、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越压越多”。今年1~8月,全国钢材产量74210万吨,同比增长5.4%,而钢材的平均价格也从2012年全年的4468元/吨跌至今年上半年的3212元/吨,陷入恶性循环。削减产能呈现出“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态势,一个地方削减了,而其它地方却在增加,甚至增加的部分,不见得比削减的部分更加环保高效。

换言之,如果想打破现在的恶性循环,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升级依然是国内钢铁企业的主要方向。而这有赖于建立健全合理的钢铁产能退出机制。在国内钢材短期需求不振的前提下,海外市场的确是钢企突围方向之一。但问题是,如果想在海外市场上占据更多话语权,拼的不能是数量,而是质量。

要知道,目前与我国钢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并不仅有同属东北亚钢材贸易圈的日、韩两国,其他东盟国家也正在发展自己的钢铁产业。

对于国内钢企而言,缩减低品质钢材产能,提高高品质钢材比例,实现转型升级,才是破解当下钢材市场一系列瓶颈和矛盾的根本手段。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铁矿石巨量大跌 倒逼钢铁行业整合升级

上一篇:风电产业将出引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