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到35、43到11、44到32,一组数字的减少引来了市场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高度关注。
这组数字来自于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该《目录》从11月4日开始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放宽了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资准入,并规定将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由79条减少到35条,进一步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合资、合作”条目数从43条减少到11条,“中方控股”条目数从44条减少到32条。
表面上是数字的减少,但分析人士指出,限制减少显示了政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也体现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巡视员王东对媒体表示,此次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在减少外商投资限制、减少股比限制和减少股比限制类来说,是历次修订幅度最大的。
事实上,从1995年我国首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发布以来,至今已是第六次修订版目录。本次修订后的目录重点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资在研发环节投资,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目录》明确规定,所有外资股比规定原则上都要在目录中列明,允许类项目不对外资进行股比限制。
从取消的行业来看,记者发现与2011年发布的《目录》相比,此次取消了以往限制外资进入的一些高耗能和产能过剩的企业,比如取消了钢铁、乙烯、炼油等领域的外资限制。
此外,在支线铁路、地铁、汽车电子、起重机械、输变电设备、名优白酒、国际海上运输、电子商务、财务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连锁店、土地成片开发、进出口商品检验等领域也取消了外资限制。
虽然开放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了上海自贸区,但有人对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国内企业经营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幅放宽外商投资限制将对国内企业发展造成冲击表示担忧。
不过,对于此种担忧,多数业内人士并不赞同,“放宽外商投资限制是困难与机遇并存,开放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并最终走出去。”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刘继森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短期来看,国内的企业可能会不适应外资进入以后竞争的状态,而且表面看起来外资的竞争实力更强,但是从长远看,外商投资的引入对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一个产业如果总是受到政府的保护会有负面影响和代价,会影响其在技术革新和竞争力方面的效率和动力,而放开让外资进入参与竞争实际上是好事,它能够增强我国企业的危机意识。”
“减少外商投资限制项目非常明显的信号就是要让更多的产业参与市场自由竞争。新一届政府一直主张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改革鼓励公平竞争,所以实际上取消外商投资限制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刘继森强调。
在他看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目前这些产业发展还不够理想,对经济的拉动力、竞争力等都不是太理想,这时候借鉴外国企业的经验来发展可能会更好地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政府现在有底气放开以往国家限制的一些行业就是因为这些行业已经具备了参与竞争的实力。”
由此可见,放开外商投资限制顺应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发展,而国内企业要做的就是参与其中,抓住机遇并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