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中国核电抱团走出去呼声再起

中国核电抱团走出去呼声再起

        和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海外互相厮杀类似,中国核电三巨头同样存在内耗。如今,南北车计划合并,而中国核电工业也在酝酿变化。

  在10月24日,国务院会议上也强调要对核电等领域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资可以参与一些核电项目,此举用意之一被看作是为核电出海做准备的一步棋。核电和高铁是国家自去年以来力推走向海外的拳头产品。

  中国核电巨头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主办的《中国核工业》杂志最近刊发了题为《整合资源成立资本投资公司适合核工业强国之路》的文章。文章认为,南北车合并对中国核工业进行资源整合有借鉴意义。那就是,成立一家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作为投资运营平台,以提高核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水平。

  类似的观点已引发了不小范围的讨论和争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10余名核电企业在任和退休的中高层、能源主管部门官员以及业内专家,对此意见不一。

  “我认为南北车整合的模式是值得核工业借鉴的。”一位受访者对本报说。另外,他们中有人说,传言政协正在讨论关于核工业资源整合的事宜。不赞同该模式的受访者则向本报表示,“这是一种垄断的模式,不利于我国核能在外竞争。”

  需要一个模式

  “当前中国核工业格局与南北车的格局相似,都经历了从集中统一到分散的过程,曾经的分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企业竞争力,但现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都面临着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也都存在恶性竞争、内耗严重等问题。”上述文章说,“在现有核工业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化核工业国有资本结构和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制约核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一位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中国核电的确存在“恶性竞争”和“内耗严重”的现象。对此,另一位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官员此前对本报的解释是,三大核电公司都有自身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从而出现了“谁都不理谁”的局面。

  “现在三家公司的内耗已经是公开秘密了。”中国某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一位副总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三家公司”,指的是中核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以及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

  类似的观点也得到多名受访者的认同。而过去的经验也证明,在海外争取核电市场时,三家公司的确存在因各自利益而“互相拆台”的现象,并给中国核电出海带来不利。

  作为高铁公司的南车和北车在这方面的表现是明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向媒体举例:2011年1月土耳其机车项目招标,南车报价200多万美元,北车报价120万美元,后来南车又继续把价格压得更不可思议,但订单最后给了一家韩国公司。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南北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怎么投标上,根本没有心思做高精尖的研究,还滋生了许多招标腐败问题。”王梦恕说,如果两者合并为一家公司,则可以避免竞争过程的相互压价,提高中国铁路车辆出海的竞争力。他坚信,南车和北车合并是必然的选择。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核电和高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产品出海的重要招牌。自2013年以来,中国把核电、高铁“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它们在出海的过程中进展并不顺利。就核电而言,中国目前仅在巴基斯坦获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这与拥有几十年核电站运营经验和核电技术研究的中国并不匹配。

  怎么办呢?南北车的合并,是不是一个可供核电参考的现成模式?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电改大猜想:谁是最大受益者

上一篇:未来2~3年我国大规模特高压建设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