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能源规划要求,积极发展水电等清洁能源已成必然选择。做好水电安全工作则是其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前提。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当前水电安全面临的各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做到以防为主,科学规划,主动避险。
11月19日~22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险管理专委会举办的“2014全国大中型水电站风险管理年会暨企业安全与应急处置研修班”,吸引了行业内的众多专家学者以及主要流域施工单位负责人,他们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
水电开发面临的风险明显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开发水电的主要风险和制约因素是技术、装备水平、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计划经济年代,开发水电则被资金量大、施工期长、回报过低的‘三座大山’压着。”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黄志斌回忆了制约我国水电开发建设的早期风险。
而随着我国水电开发不断向西南地区深入,其生态保护风险日渐增大。特别是这些电站大多建在高山峡谷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易发生,对人身、大坝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据统计,今年以来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集中发生在水电建设施工领域。
因此,“加强流域安全管控,保证水电站施工和大坝运行安全,近年来成为水电安全工作的难点和焦点。”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池建军说。
梯级流域地质风险防范亟须加强
“在工程建设阶段,曾发生过小湾、苗尾电站堆积体变形、失稳滑动……”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祥在会上分享了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的一些经历。
像上述这样因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造成水电工程建设受阻的情况,在金沙江、雅砻江等其他流域也时有发生。
因此,流域梯级水电站应对地质风险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业内专家建议,应利用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流域开发的应急管理力度,加强地质灾害及其他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形成高效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副主任殷跃平还特别强调,急需攻克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对于高寒山区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特别是泥石流的监测不能局限于楼房、厂区周围,更重要的是锁定在山顶上的监测。陈祖煜透露,目前正围绕大渡河的水电梯级开发问题申请国家“973”计划,最终有可能会形成河流水电梯级开发风险标准设计规范。
水电开发风险管理初见成效
“目前部分隐患已通过有效监测得到治理解决。”国电大渡河流域开发公司总经理涂扬举介绍了在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方面该公司取得的经验。他很感谢可以通过专委会建立的平台,与其他专业机构公司交流治理经验,从而更全面解决电站的施工安全问题。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由风险管理专委会牵头组织行业发电企业、流域公司、设计单位和众多专家编制的国内水电行业首个风险管理国家标准——— 《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给行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下一步,我们将针对风险控制专项措施着手编制一个更贴近实际、更细致的水电开发行业标准,来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从而使水电项目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险管理专委会秘书长时斌向记者透露。 同时,在《规范》的指导下,风险管理专委会完成的 “大唐长河坝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已初步实现对水电工程重大地质灾害系统应急处置水平的提升。据时斌介绍,专委会正会同国土资源部的相关部门及中颐允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监测与应急管理专业机构,积极开展建立“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平台”的研发,届时可实现监测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应急救援的无缝衔接。
据悉,国家能源局安全司在今年也设立专项课题,委托云南能源监管办和华能澜沧江公司共同开展 “水电站大坝安全应急管理研究”工作,力求为电力行业做好流域梯级水电站运行管理和应急工作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