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国粗钢产量增速下降已成为趋势:2000-2003年粗钢产量增速在23%左右,2003年后增速开始下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2.2%,2010年增速开始低于10%,为9.3%,2011年的增速更是下降为8.9%。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葛昕表示,中国粗钢产量已进入低增长期,《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2011年粗钢产量6.8327亿吨计算,2012-2015年基本上每年平均仅需要增加1500万吨左右的粗钢产量。
今年粗钢产量或低于7亿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朱继民在1月份召开的中钢协2012年理事(扩大)会议上表示,从国内外市场需求看,在钢材进出口量折合成粗钢保持净出口的情况下,今年中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亿吨左右,增长4%左右。
有行业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对国内经济看好程度的不同,他认为今年的粗钢产量可能低于7亿吨,理由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不会有太大的改观,两会期间很多新项目不会开工;国家不鼓励钢材出口,近期可能会有减少出口退税的政策出台;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钢材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倒挂现象严重,这三大因素都会抑制钢厂的生产。如果宏观经济政策不出现大的变化的话,粗钢产量低于7亿吨将是大概率事件。
其实,自从2011年9月份以来,国内钢厂减产现象就较为明显。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钢铁下游需求增速放缓,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矛盾日益突出,钢材市场价格下跌现象严重。国内各大钢厂不得不通过加大排产检修力度来控制产量,减少钢厂损失。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2011年9月份分品种来看,板带材钢厂开展检修的共18家,影响产量超过108万吨,长型材检修钢厂共9家,影响产量超过23万吨,其中建材产量18.8万吨;10月份,板带材检修钢厂共38家,影响产量超过172万吨,长型材检修钢厂共17家,影响产量超过63万吨,其中建材产量56.05万吨;11月份,板带材检修钢厂共16家,影响产量超过97.8万吨,长型材检修钢厂共19家,影响产量超过52.9万吨,其中建材产量48.1万吨;12月份,板带材检修钢厂共9家,影响产量超过44.5万吨,长型材检修钢厂共20家,影响产量超过35.3万吨,其中建材产量31.3万吨。
转变发展方式向技术创新要效益
随着钢材的需求量接近饱和,粗钢产量的增速下降使得钢厂过去那种依靠增加钢材产量实现增长的发展方式已经行不通,那么钢厂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行业专家认为,钢厂要获取更大的利润,就要转变发展方式,在技术创新、开拓新的市场方面下大力气,其中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重点,加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企业现有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促进钢铁工业优化升级。
钢厂也要在经营模式、销售模式、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例,目前中国钢厂每个员工每年平均产钢500吨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在1000吨左右,中国钢厂员工的产钢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许多钢企已经在转变经营销售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包括海外建厂、现货电子交易、发展非钢产业、向上下游拓展等等。“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如果企业还走钢铁发展的“老路”,无疑是走进了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