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非常突出,煤炭价格大幅下滑,行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煤炭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截至目前高达70%。
为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扶持力度,频频出台救市政策,从控总量、限进口、减负担、改考核、调结构等入手,研究多策并举的脱困措施。
煤炭救市杯水车薪?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给企业观察报记者的资料显示,今年7月中旬以来,国务院领导对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主持召开国务院煤炭行业脱困工作会议,就坚决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控制煤炭进口、改进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国务院秘书局多次协调煤炭行业脱困工作重大事项和政策。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煤监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还建立了煤炭行业脱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了15次联席会议和多次多部门协调会、座谈会,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后发布了《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发改电〔2014〕226号)、《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恢复实施进口煤最惠国税率、《关于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清理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气收费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清查和坚决制止煤矿违规违法生产建设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目前,有关方面还在研究煤炭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挂钩、煤矿产能上线公示和煤矿诚信体系建设等办法。
不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直言,虽然在国家脱困措施的刺激下,煤炭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现象,但是,今后一个时期煤炭需求低速增长,市场供大于求,产能结构性过剩的态势短期内还难改变,煤炭经济下行还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多重问题叠加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当前煤炭行业脱困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认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相关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煤炭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一是煤炭产量盲目增速势头得到控制;二是煤炭进口总量在高位有所回落;三是煤炭价格逐步趋稳并有所回升;四是企业减负问题得到重视并形成共识。
不过,专家认为,在过去煤炭黄金十年的影响下,中国煤炭产业出现投资过热的情况,导致产能释放过快,而近两年行业发展又遇到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调结构促转型的阵痛期,导致煤炭消费能力下降,全行业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同时,由于现行煤矿退出机制不完善,很多企业开采的煤炭质量较差,社会成本又大,产品没有竞争力,导致业绩下滑明显。加之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燃煤企业已是千夫所指,在中国新能源得到较快发展的情势下,很多原有的煤炭下游用户加快了转型步伐,增加了对新能源的需求。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市场对于煤炭市场的信心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