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已经跌破部分企业的成本线
目前,煤价已经跌破部分企业的成本线,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亏损。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9家上市公司中,今年三季度主营业务亏损的有国投新集、煤气化、大同煤业、郑州煤电、爱使股份、冀中能源、西山煤电、露天煤业、恒源煤电、金瑞矿业和上海能源等11家,较上半年增加5家,亏损面达到37.9%。
动力煤上市龙头之一中煤能源今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尚有13.39亿元,而三季度的营业利润仅有1327万元,考虑到其他业务利润和亏损相抵之后盈利基本可以忽略,三季度吨煤利润只有区区几毛钱。大同煤业今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为亏损1877万元,而三季度单季营业亏损额更是上升至7421万元,三季度每生产一吨煤亏损近10元。
焦煤龙头上市公司西山煤电今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尚有4.93亿元,三季度因为煤价继续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减少,公司由盈转亏,当季营业亏损4023万元。重要焦煤上市公司之一平煤股份今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只有1.58亿元,按照商品煤销量测算,吨煤利润约10元,如果按照原煤产量数据测算,吨煤利润只有约9元。由于今年以来焦煤价格持续走低,三季度平煤股份营业利润进一步降至5049万元,吨煤利润进一步降低。
导致企业盈利骤降甚至亏损的罪魁祸首正是煤价的下跌。随着煤价不断走低,亏损企业会越来越多,成本对煤价的支撑也将越来越强。
目前,神华和伊泰的利润还算不错,据笔者了解,神华吨煤利润可能有百余元,伊泰吨煤利润也有几十元。不过,这与两家企业当前的优势条件有关,即煤炭品质、资源赋存条件以及企业发展等因素决定了其煤炭生产和销售的成本费用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神华和伊泰不代表整个煤炭行业,甚至不代表行业的平均水平。
政策发力,限产效果逐步显现
8月以来,为了规范煤矿企业生产行为,帮助煤炭行业摆脱困境,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国务院多部门接连下发《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关于调控煤炭总量优化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在建煤矿项目有关情况调查摸底的通知》、《关于开展煤矿建设秩序专项监管的通知》、《关于全面清查和坚决制止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特别是11月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煤监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清查和坚决制止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对基本建设手续不齐全、今年产量已超出生产能力以及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煤矿,一律责令停工停产,限期整改;对责令停产的煤矿,除保证必要的矿井通风、排水等保安负荷外,一律停供采掘用电;在项目核准、安全生产、能力核减、融资贷款、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通知》还提出要加大问责力度,对弄虚作假、逾期未报或隐瞒不报的煤矿,将列入黑名单,今后不予办理项目核准和安全核准手续;对属停产整改范围但拒不停产整改、擅自组织生产的煤矿,由省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同时,要严肃追究煤矿及其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对监管不力、徇私枉法的公职人员,移交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处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不难看出有关部门遏制煤炭产能的决心。实际上,遏制煤炭产能释放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9、10月,中煤能源商品煤产量同比分别下降5.4%和12.7%,中国神华商品煤产量同比分别下降4.6%和13.9%。随着相关控产措施进一步执行到位,煤炭产能有望得到极大控制。此外,在经历了煤价持续下滑之后,各大煤企也都意识到,如果不从全局角度对煤炭产量加以控制,煤炭行业将没有出路。
总之,在煤价逼近企业成本线的情况下,控产有望对煤价形成较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