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对企业个体而言,主要是调整各个产品板块的结构,即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方法的改变,调整企业生产结构和成本结构,保持技术和成本优势。一方面,立足于节能减排,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比例;另一方面加快企业技术、工艺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从而降低成本,争取新的成本竞争优势。企业发展新项目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优化与整合,能否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减排,通过在发展中的结构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的产业链条,实现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为特点的资源综合利用目标。
二是调整资源和市场结构。调整资源结构,重点是逐步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和初级加工品的依赖,寻求资源的替代性和延展性,由紧缺型资源向相对宽裕的资源转移。调整市场结构,重点是调整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依托产品创新和价值提升,由“红海”向“蓝海”转移。拥有多元化产品的企业要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变化,一方面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以投资带动出口;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开拓国内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充分满足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同时,以高质量产品、低成本运作、优良服务体系为依托,通过供应链协作、战略联盟等新形式,在互利共赢中获得价值链竞争优势。
三是调整资本和技术结构。发展离不开资本,特别是调整产业结构需要较大投入。传统煤化工企业要转变发展理念,由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转变为多元投资推动发展,特别要创新投资思路,以存量资产的现金流为杠杆,撬动银行信贷、金融债券、资本市场融资,调整投资结构。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丰富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利用政策支持,筹划落实投资、生产运营等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发展资金。在技术方面,充分利用业已成熟的大型水煤浆和粉煤气化技术改变原料结构;积极应用超大型甲醇生产技术、煤制乙二醇生产技术调整技术路线;着力研究并突破新型催化、高效分离、过程强化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工艺水平;着眼低碳经济建设,开发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产品,增加对其他行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贡献的产品;着眼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节能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能量回收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四是调整管理和人员结构。在战略管理方面,由做大做强转变为做优做精,由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为以提升持续盈利能力为中心,将着力点放到增强运营能力、掌控发展资源、构筑竞合共赢模式、加强职业团队建设上。尤其要创新战略思维,科学合理地追求企业价值,更加注重企业的整体优化、基础管理、诚信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按照配置市场化、发展职业化、管理体系化的原则,优化员工的专业、系列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和技能,建设职业化的员工团队,加强新经济条件下的制胜能力,巩固和增强人才与管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