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炭工业经济运行状况
一是煤炭产销量同比下降,库存居高不下。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31.6亿吨,同比减少4970万吨,下降1.55%;煤炭销量30.4亿吨,同比减少5031万吨,下降1.63%。10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继续在3亿吨以上 (已持续了35个月)。今年前10个月全省原煤产量与正常生产的2011年同期相比,减少39%。10月底全省煤矿库存207.38万吨,上升432.70%。
二是重点行业煤炭消费下降。前10个月全国煤炭消费33.9亿吨,同比下降1.5%,其中,电力行业耗煤16.1亿吨,下降2.5%;钢铁行业5.2亿吨,下降1.3%;建材行业4.7亿吨,下降0.2%。前10个月全省主网电厂进煤同比下降了20.19%;耗煤同比下降了16.56%,存煤同比上升3.97%。
三是煤炭价格和煤炭行业效益明显下降。10月份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2.8点,比年初下降24.7点,比历史最高点 (2008年7月)下降85.7点,降幅38.5%。前9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6%,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7.1%,前三季度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51.1%。8个省(市、区)煤炭全行业亏损,亏损面70%以上。
二、煤炭工业经济发展前景
一是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是大势所趋。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36.1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65.7%,远高于北美地区的9.4亿吨和欧洲及前苏联所有国家的10.4亿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空间还很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核电建设步伐加快,以及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兴起,煤炭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受到挤压。2013年我省全口径发电量同比增长22.89%,其中水电占发电量77.32%,同比增长30.99%;火电占发电量22.65%,与2012年基本持平。2014年1—9月,全省累计发电2331.8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占81.83%,火电占18.05%。随着我省水电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减少。
二是环保压力迫使煤炭使用量大幅减少。电力是我国最大的煤炭消费行业,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但煤炭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我省大部分煤矿都是高硫高灰煤炭,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煤炭使用量将逐渐减少。
三是产能过剩的压力短期内难以解除。据测算,2013年底全国现有煤矿产能37亿吨,到2020年全国煤炭产能可能达到50亿吨,加上煤炭进口量,大大超出煤炭需求预测目标,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明显。预计2014年底,全省保有煤矿771处,产能11838万吨/年,加上省外入川煤炭,远远超过近年来我省煤炭约8000万吨/年的实际需求量。
四是物流条件的改善使我省煤炭市场面临巨大冲击。到2020年,全国将形成“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网络,重点建设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30个年流通规模2000万吨级物流园区(广元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受煤炭资源分布、运输条件制约形成的煤炭供应洼地将不复存在,煤炭价格高地将会消失,全国煤炭市场进一步趋向统一。根据我省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省将形成包括18条铁路、27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的进出川通道。随着兰渝、兰成等铁路的建成通车和神华、中煤等大型煤炭企业在川设立煤炭物流中转基地(广安将建千万吨级的煤炭储运配送基地),外煤入川将更加便捷,必将对我省煤炭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三、四川省煤炭工业经济发展对策思考
面对如此严峻的煤炭发展形势,我省煤炭工业如何发展,需要认真思考,提前谋划,积极应对。
首先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调整思路,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和劣势,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不能盲目发展。对煤质好(发热量5000大卡以上)、开采条件好(可以上机械化)、灾害轻的煤矿,应尽快进行技改扩能、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煤质差、开采难度大、灾害重的小煤矿,应尽早思考退出之策,推进转型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研究制定煤炭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结构。结合四川煤炭品种、煤层赋存条件及市场需求特点,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文件,已全面提高煤矿安全准入门槛,要求重点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政府应采取积极引导政策,鼓励推动资源条件差、灾害重的小煤矿有序退出。除了企业应该理性把握发展方向、争取主动之外,政府应该继续研究给予适当的财政奖补,鼓励支持资源等综合条件好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机械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做大做强,全面优化全行业产品结构、规模结构、技术装备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通过关小扶大、关弱扶强,在提高安全水平的同时,也可控制产能,释放市场空间。
此外,政府也应该在清理涉煤收费,规范中介服务,减少行政审批,加强安全指导等方面为煤矿企业减负,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