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的差异,电力用户“脱网自足”对于中国仍看似遥不可及。然而近年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已促使中国的电网企业未雨绸缪,积极探索未来业务情境和转型模式。在这方面,埃森哲2014年开展的第二期数字化电网全球调研提供了审视未来趋势的独特视角。
电网企业为何忧虑
各国电网企业在这次最新调研中的反馈体现出,传统电网与新能源技术的摩擦仍在加剧。众多电力行业高管人员开始担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电网的效率将受到负面影响,部分受访者甚至还持有传统电力企业正步入“死亡螺旋”的观点。根据埃森哲调研,近2/3(61%)的受访电网企业高管,预计到2020年,由于使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低压联网),电网故障将会增多;而超过半数(53%)的受访高管认为,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将引发电网的不稳定性。
技术层面担忧的背后则是深层的业务冲击。调研显示,全球分布式发电和能效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引发电力需求的显著变化,从而令公用事业企业的收入不断缩减。到2025年,埃森哲预计美国公用事业企业的营收每年将减少480亿美元,而欧洲企业营收的年下降金额更将高达610亿欧元。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即便取消补贴,随着消费者意识的转变、新技术成本不断下降以及电价的不断上升,突破性的能效技术和分布式发电将迅速发展,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个人与企业过上能源供应自给自足的的生活。
与此同时,各国均有相当多的电网企业高管在调研中认为,新的行业进入者正在涉足一系列具有潜在高成长性的行业新领域,与传统电力企业进行角逐。这些领域包括数据相关服务、分布式发电、供电以外的能源效率和需求响应解决方案,以及插电式电动车辆和相关充电设施等。中国电网企业中的受访高管大多认为,市场新进入者布局的主要领域分别是分布式发电、节能和需求响应解决方案、需求方的集结服务(例如负荷转换服务),以及插电式电动车辆和相关充电设施等。
埃森哲的研究团队认为,电网企业陷入‘死亡螺旋’虽然只是一种过于悲观的臆断,然而如果电网企业现有商业模式不做任何调整,随着电力需求侧颠覆性技术的普及,市场需求的显著收缩将真实发生,给企业收入带来真实威胁。这一趋势不但会加剧电网企业的资金负担、带来巨大的运营挑战、增添电网的技术压力,而且还将敞开市场大门,令电网企业不得不直面来自新型能源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推演电网企业未来境况
基于这项调研,埃森哲对电网企业的未来假设了三种情境:“维持现状”、“需求扰动”和“需求巨变”,并针对这三种情境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建模,以此评估太阳能光伏(PV)、储电、供暖和交通电气化、能源效率、能源节约及需求响应等技术普及对电网和公用事业机构商业模式的影响。
埃森哲认为,随着分布式发电的技术与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维持现状”情境可能过于保守。但“需求巨变”情境也不太可能出现,因为如果消费者试图利用太阳能和储能技术来满足其全部能源消费需求,将必然会面临一些固有的技术可行性障碍和成本制约因素。例如,很多消费者都遇到了屋顶可用性的问题,例如建筑物的所有权、或屋顶倾斜度导致无法满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个电力用户要想运用储能技术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其所需的存储容量之大令人望而却步,激进式的“脱网自足”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占用空间不容小视。此外,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考虑到财政开支受到种种限制,且补贴对电价具有负面影响,都会对长期实行分布式能源补贴持谨慎态度。
因此,最可能成为现实的是“需求扰动”情境。在“需求扰动”情境中,颠覆性能源技术的成本不断降低,节能技术和分布式发电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增加了电网运营的复杂性。调动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应对这种复杂性的增加,平衡企业短期的收入目标与长期的社会环保预期,提高电力需求侧的客户体验与满意度,才是电网企业应对未来“脱网自足”威胁的现实选择。
中国电网企业如何“接招”?
近年来,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举措,而以光伏、风电为主力的新能源分布式发电也正在蓬勃兴起。国家电网公司已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居民除可以自己发电外,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这一《意见》的出台,正在促使分布式发电在中国突破并网的瓶颈。目前,全国一些城市的居民已开始部署屋顶光伏,揭开了分布式发电未来大面积发展的序幕。然而电力行业仅依靠传统能力,并不能应对发布式发电带来巨大的挑战。
首先,较大规模的分布式发电将提高网络中电力流动的复杂性,这要求电网企业加强有效管理复杂潮流的能力。因此,配电网络的进一步智能化将是必然发展趋势。埃森哲认为,配备更强的数字化电网能力可以全面改进电网的实时管理及实时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提升需求响应能力,鼓励消费者更加灵活地使用能源。
其次,面对市场新进入者,电网企业必须创新业务模式。新进入者意图主导传统电力服务以外的新型发电市场,例如提供太阳能光伏系统和融资,以抢占更大的电力消费市场份额。为了应对未来需求扰动和减少的局面,电网企业需要反思自己未来的角色变化,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商业模式,从纯粹的能源传输者转变为多样化的能源服务提供商。为了向这种模式转型,电网企业需要注重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对各种新业务模式进行明确界定,从而通过采用新的价格结构、开放新的服务市场及调整补贴政策,确保电力产业保持长期活力。
中国电网企业对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判断已不陌生,而从全球来看,随着新型能源技术的普及,十年之后市场对公用事业电力供应的需求预计将降低15%以上。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电网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做出战略选择,形成新的运营模式和新的商业模式。伴随挑战的永远是机遇,那些能够占据先机、主动变革的企业将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