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50.5%;进口钢材1443万吨,同比增长2.5%。折合粗钢净出口约8441万吨,同比增加约3308万吨。同期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加约734万吨。
自1949年以来,中国累计进口钢材5.94亿吨,出口钢材5.96亿吨,到2014年底,中国钢材累计出口量超过进口量。
中国钢铁大量出口源自国内需求的下滑和钢材价格的不断“跳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29日透露,目前中国粗钢产量已占世界钢产量的50.26%。而国内的宏观经济换挡和结构调整,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降温又带来钢材需求强度的持续下降,国内钢材消费增长乏力。
2014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当年生产量加上净进口量)同比下降3.4%。这是十余年来钢铁消费量首次出现下降。
对钢铁的需求不足也带来国内钢材价格的持续下滑。朱继民透露,去年12月末,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83.09年,同比大降16.05点,降幅为16.19%。进入2015年,钢材价格仍延续小幅下跌走势,持续创出新低。
在钢铁行业依然深陷产能过剩漩涡之时,大规模的低价钢产品无疑有着出口的优势和动力。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从2011年起,中国钢铁产能相对于国内市场就开始出现显著过剩,导致国内市场钢铁产品价格明显低于海外,目前出口价格每吨平均高出内销价格1500元人民币。在低价的同时,国内市场多年来的激烈竞争也锤炼出中国钢铁企业在供货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这也是去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量大增的重要原因。
不过,出口量的陡增也带来贸易摩擦的加剧,近年来包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频频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据卓创资讯统计,2014年,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2起,较2013年增长260%。72起事件中,双反调查14起,反倾销调查47起,反补贴调查9起。
分析师指出,今年这种贸易摩擦频繁的态势可能仍会持续。一边,受到经济环境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边,中国国内环境仍没有好转,出口仍是钢贸商及钢厂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