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一个风险准备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的。比例越高,紧缩政策力度越大。”国都创业总经理曲宏在微博中指出。
降准或因外汇扩张不足 意在稳增长
财经作家宋鸿兵在微博中表示,央行突然宣布调降准备金率0.5%,这与外汇储备扩张不足有关。由于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与美元储备绑定,美元流入减少甚至流出,将导致人民币扩张受到限制。调降存准率可以应付一阵子,如果情况持续下去,央行将被迫不断调降存准率。注意,降息无助于基础货币扩张。回收央票也是一个办法,可能会双管齐下。
同时,财经评论员林耘也认为,去年年底和这次降存准率,有同样的背景和理由,都是在银行加收保证金存准率交款的时候。去年年底是大银行的最后交款日,这次是中小银行的最后交款日,也就是带有对冲的意思。同时,去年是过年关,化解局部金融风险;这次则是要过“两会”关,不降,央行鸭梨山大。
此外,经济学家胡俞越在微博指出,降准意在稳增长。主要表现为:1.稳增长成为宏调总基调;2.中国GDP、CPI、PPI、PPIRM、PMI、M2等指标已掉头向下,2月CPI有望回落,通胀压力有所减缓;3.银行和企业银根偏紧,降准缓解流动性压力;4.存准超调,央行积累16万亿元存款准备金,付出高昂利息成本;5.降准利好股市;6.年内还有几次降准,存准降至18%左右。
降准晚于预期 未必利好
此次下调存准率略晚于很多机构专家的预期,对此,一些专家认为我们的政策较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选择未必利好。
财经评论员钮文新发布微博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终于又一次调降了,但又晚了。试想,如果是1月5日或节前最后一天调降,一月份的货币数据 至于那么难看吗?社会融资总额至于一个月同比大降40%或8000多亿元吗?数据出来了,顶不住了,早就一点预期都没有?这就是政策的前瞻性?哈哈哈哈,想前瞻,但缺乏前瞻的水平也无济于事。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微博中表示并不认为降存金是对的选择,她指出,如果看看我们的经济量47万亿,货币量86万亿,比较结果并不能这样对应经济问题。台子搭的太大了,没有演戏的能力,这样对应会使问题更严重。误判形势,情绪化过度的状况失真了。决策应该拨乱反正,找出真谛,而非简单应付。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编委会执行主任王连洲则认为,从2月24日起,央行决定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稳定货币控制通胀与释放流动性促经济增长之间反复权衡利弊得失后一个未必轻松的选择。多年来投资增速高,货币投放过量,通胀压力依然高悬,似应继续控制流动性;但股市低迷、生产资金吃紧增速下滑,似应释放流动性。在两难中前进。
调降存准率不是信贷放松的信号
下调存准率有利于缓解资金紧张情况,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宽松。
财经作家宋鸿兵在微博中表示,调降存准率不是信贷放松的信号,而是应对美元不足的被迫之举。只有美国开始第三轮量化宽松,才会从根本上改变存准率不断下降的趋势。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也在微博中认为,1月份的货币数据可能是过去几十年最低的数据。上周末资金依然很紧张,我猜测这个时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不是2月份以来的信贷数据可能还是不太好。加上2月份存款回流,此举有利于缓解资金紧张状况,有利于2月下旬信贷增加。
对此,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18日下调准备金率0.5%,符合我们1月25日月度数据预测报告中做出的2月份“仍需追加下调准备金率”的预判。 这是对上周五市场流动性极度紧张、利率飙升的反应,可能预示着:1月外汇占款为正但额度未能抵补财政存款增加。此次打开了未来持续多次下调的通道,但下调不等于特别宽松;短期没有降息可能。
银行存款增幅仍较低 下月还有下调存准率机会
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低迷状态,银行存款增幅较低,中国经济软着陆并不利好大家,对此,专家微博预测,未来存准率仍会下调。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在微博中称,存款准备金第二次下调,总理说的一季度要微调的措施之一及时出台。虽然近来人民币贬值预期消散,但外汇占 款小幅回升仍不能改变银行存款增幅过低的现状,银行用足75%存贷比也?充不了多少流动性。下调0.5个百分点存准率,可以使一季度贷款量实现合理增长,下个月可能还有下调存准率的机会。
财经评论员朱大鸣也表示,中国经济已越来越低迷,经济软着陆对大家都不是好事,可以预见,今年将还有三到四次下调准备金率,年内必须要下调存贷款利率。
经济学家吴晓求认为此次降准是意料之中,意味着货币政策趋于常态化。就中国经济内外环境而言,中国应执行中性或常态化的货币政策,基于此,三、四月份应还有一次下调存准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