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冶金电力>工信部提形成3-5家超大型钢企 传宝钢武钢合并

工信部提形成3-5家超大型钢企 传宝钢武钢合并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25年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另外,宝钢和武钢将合并的传闻近日在钢铁业内流传,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文件显示出决策层推进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决心,但从市场格局、重组后管理难题等方面看,宝钢、武钢此类大型钢企要实现实质性兼并重组存在较大难度。
 
  日前,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据悉,2005年版《钢铁产业调整政策》的说法是,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从若干个“特大型企业集团”到明确3-5家“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此文件引发了政策面加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力度的猜测。
 
  此前不久,外媒援引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邓崎琳的说法,称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政策以削减过剩的钢铁产能,相关政策可能还包括鼓励钢铁行业并购的举措。邓崎琳还称,需要把中国钢铁企业整合为几家大型的钢铁企业。
 
  近日,市场开始流传“宝钢和武钢将合并”的消息,据分析,武钢优势产品在于硅钢,其在国内最早建立硅钢产线,目前其硅钢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且在钢铁行业不景气、武钢业绩差的时期一度“挽救”武钢,当时其硅钢业务的营收一度占40%之多;而宝钢也有一部分硅钢产能,消息猜测,在两家钢企巨头合并后,二者硅钢业务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且在其他板材类重叠业务上也可以消除竞争,利于价格上涨。
 
  该消息至今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回应,但是近日钢铁板块股价整体上行。其中,截至3月20日,武钢股份报收于4.34元/股,而今年以来其创下的最低价为3.08元/股;宝钢股份3月20日股价报收于6.84元/股,今年以来其创下的最低价为5.70元/股。
 
  “这个传闻并没有太大依据”,一位资深钢铁业内观察人士表示。
 
  分析师表示,宝钢和武钢两家钢企的硅钢业务有重叠,但这不太可能构成二者合并的依据,“因为现在国内钢厂做硅钢的比较多”。她指出,宝钢的优势产品在于汽车钢,另外,因为品牌、质量等原因,宝钢的主流板材产品价格比其他钢企的同类板材产品高1000元/吨,且其业绩好于其他钢企。
 
  “国企追求规模没有太大必要,钢铁业现在不是靠规模取得效益,各家大钢企都活的比较好,不存在强者兼并弱者的说法,还没有一方无法生存的情况。另外,大型钢企普遍是生产板材,合并对业务互补的影响不大。”分析师分析,如果宝钢和武钢合并,二者将占据南方板材市场的较大份额,二者统一定价的话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另一方面,近期宝钢在建湛江项目,武钢则在建防城港项目,两大项目对二者的合并也会带来阻力。
 
  值得说明的是,衡量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指标为前十大钢企的粗钢产量集中度,此前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但实际上近年来十大钢企的产业集中度不增反降。
 
  有中钢协人士近期公开表示,目前排名前10的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为37.5%,“在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的情况下,就很难有效实施行业自律,做到在行业效益低迷时有效调节产量”,另外,企业之间为了保住各自的市场份额甚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竞争的手段主要就是竞相降价,即目前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相对单一。
 
  相关机构首席分析师表示,钢铁业兼并重组将会加快,但宝钢和武钢两大钢企同属巨头,且不在同一区域,产品线互补性不强,短期内实现合并的可能性不大。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型钢企普遍属于央企,(是否合并)可能是决策层的一句话,不存在市场和区域的障碍,主要看国家政策。”
 
  分析师表示,《钢铁产业调整政策》明确提出3-5家“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可能最急切的是省内、区域内的钢企合并,“国家可能是在南方重组一两家大钢厂、北方重组一两家大钢厂,最后成为3-5家”,“但是要实现实质性重组,涉及管理等问题,所花的时间和任务量并不是简单合并轻易解决的”。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需求前景黯淡 欧洲煤价降至2007年以来最低

上一篇:子公司易母公司难 民资入股煤炭国企“人微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