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第一季铁矿石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加2.4%,达到2.27亿吨;同期炼焦煤进口量锐减15.7%至1,090万吨。
铁矿石进口量温和增长的同时,钢铁产量却呈现下滑,3月当季下降了1.2%。
在钢铁生产放缓之际铁矿石进口量仍然取得增长,原因在于中国国内铁矿石产量减少。根据官方数据,第一季国内铁矿石产量下滑13.4%。
中国铁矿石产量的实际降幅可能大于官方数字,因为官方数据并没有把许多小型民营矿企包括在内。
亚洲现货铁矿石价格从2011年2月时的每吨190美元以上水准,今年4月2日跌到纪录低位46.70美元,这让中国矿企疲于应付进口铁矿石的竞争。
铁矿石价格近日回升,周一升至每吨58.70美元,这对中国矿企的帮助不大,因为这个价格仍远低于确保获利能力所需的水准。
问题在于,为何炼焦煤没有同样的进口效应?毕竟,炼焦煤也同样遭遇价格大跌,导致中国国内许多产量不敷成本。
根据摩根士丹利周二的一份研究报告,澳洲炼焦煤价格周一跌至11年低点每吨84.50美元。
大型矿商必和必拓与买家新日本制铁这个月稍早敲定的第二季价格,则为每吨109.50美元。
那也意味自2011年初创下每吨约330美元最高纪录以来,炼焦煤遭遇的重挫比铁矿石更糟。
但尽管价格疲软,澳洲生产商却一直未能顺利打入中国。
中国第一季从澳洲进口炼焦煤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8.2%至534万吨。
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蒙古加入供应国的行列,中国从蒙古进口的炼焦煤跳增了55.1%至314万吨。
从蒙古进口煤炭的成本3月在每吨46.67美元,不到从澳洲进口需付的107.57美元的一半。
随着运输的改善,从财务上来说钢铁厂向蒙古采购甚为合理,但即便如此,从蒙古进口的数量可能受限于该国的实际供应能力。
但鉴于第一季进口炼焦煤总量的减少,答案显然不只是货源由澳洲转向蒙古那么简单。
中国国内因素
还有两个中国国内因素在发挥影响。首先,虽然当地的炼焦煤生产大体稳定,但基础设施的改善,特别是铁路运输的加强,意味着对中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南部和东部地区的供应增加。
第二,高炉技术改进,老化的、效率较低的旧装置被关闭,降低了生产每吨钢铁所需的炼焦煤数量。
对于澳洲炼焦煤生产商,坏消息就是中国今年需要进口的炼焦煤数量看似会减少,意味着第一季已经出现的进口下降趋势料将延续。
据称,中国炼焦煤产出今年可能达到5.3886亿吨,较2014年增加7.5%。
中国进口减少的前景将令澳洲炼焦煤生产商处境糟糕,比澳洲铁矿石生产商还要不如。尽管铁矿石价格依然承压,但至少铁矿石厂商至少能期望增加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