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到“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再到“抓紧完善常态化煤矿产能登记、合适、公告和问责制度,抓紧落实煤矿建设生产领域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截至今年3月,国家已召开25次煤炭脱困工作联席会议。
最近的一次会议强调,煤炭供大于求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市场价格再次出现了下跌趋势。如果煤价继续下滑,将给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带来严重影响,煤炭行业脱困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煤炭脱困,越“拖”越“困”。当前,煤炭行业必须改变自身思维方式,主动适应新常态。单纯依靠上项目、铺摊子,扩大规模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往事。
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近3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在市场需求不旺,产能建设超前,受进口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下,价格持续走低,逐渐进入寒冬期。
2014年,作为煤炭市场风向标的环渤海动力煤价从每吨610元,一路动荡下行至每吨526元,跌幅为13.9%。与此同时,煤炭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至70%,缓发、减发、欠发工资超50%。
目前仍未根本好转,2015年前两个月全国煤炭产销量继续双降,而煤价也是跌势难止——3月25日公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每吨473元,今年每吨已累计下跌52元。
而与此同时,上市煤企去年业绩都有所恶化:截至4月30日,已经公开的39家上市煤企年报中,31家利润同比下降。其中7家公司业绩亏损。国投新集亏损19.7亿元,山煤国际亏损17亿元,百花村亏损2.3亿元,黑化股份亏损3亿元,煤气化亏损9.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司均为由盈转亏,而亏损主要原因都是煤价走低。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减少,煤炭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导致销售收入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受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生产接替安排导致搬迁增加等因素,影响当期成本费用增加,预计2015年全国煤炭市场结构性过剩局面短期难以改变,煤炭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去年底,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实地调查走访一些产煤大省后发现,持续的产业困局目前不仅影响全国500多万煤矿工人的生活,一些相关行业工人的薪资发放也受到波及,尤其是在煤炭运输领域。企业需树立大局意识针对行业困难,国家能源局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煤炭开发布局、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加强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产业化发展、营造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统筹推进煤炭国际合作等措施,助力煤炭业脱困。
“政策利好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看行业和企业自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或将得到逐步改善,但供大于求的基本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根本性改变。经济结构不合理、人多效率低、行业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问题这几年逐步显现,煤炭行业单靠政策很难摆脱如今的困局,更需要企业自身发力。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在煤炭进入困局的几年时间里,各种利好政策确实不少。决策层也多次肯定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多策并举、综合施策、统筹解决煤炭行业困难和问题。煤企脱困上升到相当高度。
“问题关键在于供需不平衡。”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能源供需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能源消费增量、增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而产量实际增速却没有对应下降。“许多企业存在超核定能力生产问题,如果企业都按照核定产能生产,脱困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的煤炭企业,少产、减产并不意味着减少盈利或不盈利。上市煤企中,2014年业绩最好的仍然是中国神华,实现盈利368亿元。但面对供过于求的市场,神华计划今年煤炭产量比2014年减少五六千万吨。
但并非所有煤企都在遵守“规则”。超能力生产现象仍普遍存在,有业内人士将此称为“饮鸩止渴”。
在2015年3月召开的第二十五次煤炭行业脱困工作联席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集中约谈了包括某央企在内的多家大型煤企。
“超产虽然不挣钱,但可以保障现金流,还有利于矿工队伍稳定”——这成为违规企业的普遍借口。合理控制产能是煤炭脱困的重要途径,这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已是共识,但当进入实施层面时,在许多情况下会由于各种原因“走样”。
改革面前不能犹豫
“以前日子太好过了,现在才是在市场大潮里提升本领的好时机。”晋煤集团董事长贺天才表示。
当前处境最困难、情况最复杂、牵扯面最广的,当属那些国有老煤企。在今年初举行的2015中国煤炭高峰论坛上,龙煤集团董事长张升关于老煤企困境和出路的讲话赢得了不少赞同:老煤矿企业单纯依靠市场向好来改变现状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新常态下,老煤炭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大。发展方式、发展速度的调整变化,节能减排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将导致老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
张升认为,观念问题必须解决,老的国有煤炭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市场意识淡薄,职工对企业的依附感过强。
必须改革老国企现有的管理架构、组织架构、劳动力架构,以及不合理分配方式。张升透露,2014年,龙煤集团通过内部强化管理和小步推动改革,对冲了一些不利因素。其中包括清理人员挂靠、调整不合理工资分配收入13.3亿元。
今后一个时期的煤炭脱困,也需要全球眼光。对此,淮南矿业集团原董事长王源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煤炭要改变过去单独“走出去”的模式,转而由国家推动,和铁路、电力结伴“走出去”。
“中国的煤炭工业走到今天,技术已经很先进,生产能力也出现过剩,能不能到外面找出路?这需要进行大量细致和有针对性的分析。如果谋划得好,将来还能把我们装备的性价比优势发挥出来,把工程服务、技术服务、物流、煤炭教育带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