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修期间,港口库存下降明显,部分煤种紧张。
此轮大秦线集中修持续时间较长,长达23天,促使配套港口:秦皇岛、曹妃甸等港口存煤下降较快。其中,秦皇岛港存煤由检修前的766万吨,下降到检修结束当天的575万吨,下降了191万吨,低于正常库存水平,降幅达24.9%;曹妃甸港由检修前的784万吨降到622万吨,下降了162万吨,降幅为20.6%;国投京唐港由检修前的253万吨降到150万吨,下降了103万吨,降幅为40.7%。
检修开始的前半程,秦皇岛港依靠丰厚的场存和一定的进车,满足了下游用煤需求,发运量持续走高。进入检修后半程,由于拉运同忻优、塔优、伊泰、平-9、力量等低硫优质煤种的船舶增多,而场地存煤有限,造成以上优质煤种供不应求。受大秦线检修影响,铁路进车减少,优质煤炭出现紧缺。在用户集中拉运之后,秦港部分低硫煤种缺货,尤其发热量5000大卡煤炭出现阶段性紧缺,部分船舶流向京唐港、曹妃甸港装货,曹妃甸港市场户煤炭受到用户青睐;随后,京唐港、曹妃甸港到港拉煤船舶也出现增加趋势,带动了两港煤炭周转加快,场存快速下降。
2.检修期间,煤炭需求出现短暂趋好。
四月中旬,随着华东部分电厂库存的下降,采购欲望提高;部分贸易商和电厂开始适当增加船舶运力赶往秦皇岛等北方港口拉运煤炭,增加煤炭采购数量,掀起拉运高潮,促使秦皇岛港、唐山港到港拉煤船舶有所增加,运输趋向好转。
由于大型煤炭企业的降价促销措施得到市场认可,价格较为低廉,拉动了下游需求。用户纷纷办理装船手续,促使前期在秦皇岛、京唐港的滞销压港的中煤、神华煤种全部打开销路。四月中旬,沿海煤炭运输出现为期十天左右的阶段性回暖,煤炭中转明显加快。四月中旬,秦港一改以前的颓废态势,日均煤炭发运量由上旬的58.6万吨提高到64.3万吨,日均增加了5.7万吨。四月下旬,电厂拉运量提高,存煤达到高位后,采购积极性出现下降;加之风传大型煤企将于五月份大幅下调煤价,用户观望气氛出现,后续到港拉煤船舶开始减少;这也显示了下游需求的疲软和电厂日耗的低位,沿海煤炭运输市场难以持续走好,煤炭抢运难以维持。
3.检修结束后,进港煤车增多,煤市压力加大。
大秦线检修结束后,煤车进港恢复正常,调进增多,北方港口场存压力随之加大。由于煤价倒挂,煤炭生产企业困难重重、亏损面不断扩大,导致晋北、蒙西等地重点产区煤矿停产、限产不断增加,原煤产量及其供给能力下降。价格持续下降及市场走势不明朗也造成铁路煤炭外运户头减少,促使秦皇岛港等主要发运港口的煤炭供应商数量减少。由于中小型发煤企业和贸易商或者亏损经营、发运积极性下降,或者关停、退出经营,但这却为国有大型煤企增加车皮运力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铁路检修结束后,运输恢复正常后,北方各大港口将加强与大型发煤企业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引入适销对路煤炭,增加市场煤调进数量,以满足用户需要,增加煤炭下水量。铁路部门也将抓住机遇,加快“三西”煤炭基地的装车,增加北方港口库存,全力打满北方港口场存。而进入五月份,天气转暖,南方雨水增多,正值用煤淡季之际,火电厂发电负荷不高,下游需求并不旺盛。铁路进车增多,港口库存走高,加大了沿海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之神华等大型煤企继续降价促销,将促使环渤海煤价继续下跌。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累计发电量同比下降0.1%,其中火电下降3.7%,水电增长高达17%。经济疲软、清洁能源代替以及气温偏高等因素致使工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需求不足,是造成全国发电量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今年一季度,水电运行良好也减少了火电的压力。经历了为期23天的大秦线检修,北方港口和沿海电厂存煤量有所下降,但由于电厂日耗偏低,促使六大沿海电厂存煤可用天数依然保持在19天的高位。截止4月26日,全国重点电厂存煤5730万吨,可用天数仍高达19天。随着西南地区逐渐进入雨季,水电发力进一步增大;受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支撑,“西电东送”数量增加,后续沿海电力集团耗煤形势难有乐观,沿海煤市压力加大,煤价继续走跌。(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