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皓月,外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传棨这样描述她:“作为外文学院的优秀学生,她用自己的学业、追求和实践凸显出文化传播使者的品质。难能可贵的是,她用独立思想、勤奋学习、志愿行动,传播文化精神,彰显出90后女大学生的社会担当,践行了矿大人好学力行的精神风貌,堪为学生楷模。”
对于刘皓月来说,花开花落,收获的是一天天的成长;云卷云舒,不变的是那一份追求与担当。
中英并举,为中华文化插上英文的翅膀
“在报专业时我有两个考虑,一是汉语言文学,另外就是英语。”这位在中外语言上都颇有专长的女生如是陈述了她选择专业时的计划。“我希望以英语为工具了解更多异域文化的同时,把中华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正如王王传棨副书记所说,“修读外语专业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语言这一工具,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沟通、说服、展示的艺术。”
谈起学习英语的经验,刘皓月强调首先要形成英语思维,她建议在阅读原汁原味英文作品之余,将习得的英语知识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付诸实践。“我一直热衷于英国议会式辩论,即扮演上议院或下议院角色,即兴演讲七分钟。一开始觉得非常恐怖,但习惯后你会享受它给你的锻炼和与对手间的友好交流。”此时的她,眼中充满了对辩论的热爱。
尽管选择了英语专业,但刘皓月并未中断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她以余光中先生关于中文学习应更多在于生活积累之论来自勉,将中文的学习融入在生活积累、日常感悟之中,为她率直踏实的人格之美以及之后传播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助人自助,文化传播中反思文化建设
回顾去泰国支教的经历,她坦言,自己帮助异国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亦是自我帮助的过程。“当时有一个泰国高中生志愿者,言谈举止都不凡。我没有料到他是个被父母抛弃的孤儿。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仍旧坚持自学英语。”她慢慢回忆道,“你简直不敢想象,他把字典背了十几遍,每一条例句他都能倒背如流。”
在印度,她同样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她介绍,“我热爱国学,在教学中会把京剧、汉服、文学基础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她曾在Meerut市举办的Global Village活动中向来自14个国家的志愿者及印度学生进行中国文化展示,付出了颇多努力。
在向外传播本国文化的同时,她也反思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与传播的不足。她说:“中国GDP已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程度却并不与之匹配。”在印度,她切实感受到了当地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国在这方面确实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另外,在提高文化对外影响力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说到此处,她的表情更为严肃。“许多印度学生分不清汉服与和服、韩服,这实际上折射出我们的文化对外传播力度还不够、传播方式还需创新。”
众所周知,美国的传播理念是“winning heads and minds”。在迪士尼大中华区总部实习期间,刘皓月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她说,美国利用这种理念成功地实现了对全球的控制,而我们却尚未确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策略。诚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传播机制的不断创新,才能让中华文化走得更快更远。
更进一步,迈向更大舞台弘扬中华文化
经过不断的努力,今年9月,刘皓月将如愿远赴加国进行深造。
“我对美国的风气不太感冒,尤其是许多美国大学的学习氛围。”这也是她并没有考虑赴美留学的原因。而谈到选择麦吉尔大学时,她的独立人格显露无遗。“一方面是麦吉尔已经连续几年在加拿大排名第一,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加拿大唯一尚未被中国留学生‘殖民’的大学。”在她看来,在国外学习,如果仍旧生活在华人圈中,缺乏与当地人接触的勇气,那么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进入麦吉尔大学后,刘皓月自然也不会忘记承担的文化使命,她早就了解到麦吉尔有一份名为《麦大中文》的报纸,“它通过纸质、微博以及微信推送的形式传播国学、美食等中华文化,很多中国学生会向上面投稿,我想通过这个平台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除此之外,她将延续本科时的习惯,以兴趣为出发点,加入麦大的一些社团,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来传播中华文化。
时间总是为感情奠基,拥有国际化视野、民族化特征、交际化技能的刘皓月,对于文化传播以及文化本身的情感也在这些年中越来越浓。而她本人亦在这样氛围的浸染中,用直率与独立,向世界呈递出一张国人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