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40家发起申请
“目前已有40多家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意向申请。”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宣布放开民营银行后,银监会公布了首个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银监会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显示,准入条件包括资本、股东、拟设银行和机制四方面要求,其中明确民营企业必须以自有资金投资,应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总资产30%以上,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50%”的条件。
为提高申请效率,银监会推行限时审批制度,自受理之日起4个月内做出批准和不批准的决定,比现有法定审批时限缩短了2个月,即比普通商业银行受理快2个月。“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机构类型已全部开放,广大民间资本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意愿、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选择、自主投资。” 尚福林介绍称。
跨界资本兴趣大
对于民营银行的全面放开,各家电商大佬摩拳擦掌,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表示,民营银行出来后,银行面临新的挑战,利率市场化等问题使得行业业态发生新的变化。未来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业务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像京东这样以消费为背景的公司,也迎来了新的机会。
而多家上市公司此前也发布公告,称要设立民营银行。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后注意到,其中不乏很多明星公司,如红豆集团、苏宁云商、美的集团、报喜鸟等。
但是可以注意到,不少公司与金融并没有任何联系,到底只是为了搭上民营银行的概念还是业务需要,有待市场考证。“放开民营银行将加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利于构造多层次的银行体系,而构造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核心在于银行差异化定位,民营银行并不一定要做跨区域的银行,而是应该在特定的区域内,针对特色产业、特色客户进行金融服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不过,民营银行的“蛋糕”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吃,虽然首批民营银行已经开业,但是业务依然做得不温不火,全方位的产品条线尚未建立,像微众银行这样的互联网银行却一直在等待打破“面签”。
民营银行挑战更多
虽然民营银行的放开被业界和监管层赋予了重要意义,但民营银行的自身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从首批开业的民营银行可以看到,无论是新产品的快速推广还是参与企业的热潮,并未出现预期的效果。
温彬表示,首批开业的银行有几家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模式,此前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风控和法规上与监管层沟通准备时间长,因此开业筹备时间会比较长。如果是像华瑞银行等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组织架构都可以复制此前的银行模式,会比较快。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技术、功能、系统等一系列措施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所推出的新产品只能先针对一些白名单客户和内部员工进行测试,如果测试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就无法在上线初期进行大规模投放,这也成了压制民营银行放开去做的一个主要原因。”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说道。他认为,提高民营银行自身的系统、技术、新产品对于线上用户群体的吸引力,是未来民营银行比较重要的发展环节。通过着重打造互联网用户的黏性,比如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度等工作,从而不断扩展民营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